李鸣生
1974年5月19日,周恩来写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批示。11天后,他就被迫住进了305医院。此后,周恩来再也没有回到他的办公桌前。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提前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运输机刚一停稳,一个集装箱便从机上卸了下来。这个集装箱被迅速打开后,露出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了首都机场。
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飞抵北京。当尼克松刚刚走下飞机舷梯,美国国防部军官黑格便如同影子一般紧紧地跟在了尼克松的身后,手上拎了一只小巧精致的黑皮箱。这个后来被称之为“黑匣子”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动型卫星地面站的终端。
最先注意到这个“黑匣子”的是周恩来。当晚,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刚看了几个镜头,尼克松便指着录像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周恩来略为一惊:是吗?尼克松笑了,指着身边黑格拎着的黑皮箱说,从我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步起,我在中国每时每刻的活动情况,便全都由它记录下来,然后再通过我们天上的通信卫星,将这儿的每一个活动细节随时传回美国。
周恩来听后十分震惊,但表面上依然显得漫不经心。之后,周恩来急忙找来有关人员,对“黑匣子”之事进行了认真询问。有关人员把“黑匣子”和卫星地面站的有关情况详细地向周恩来作了介绍,最后不无遗憾地说了一句:“可惜的是,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周恩来一下沉默了。
在一次晚宴中,周恩来又一次谈到了那个神秘的“黑匣子”,尼克松脱口说道:“我们这次带来的卫星地面站,到时就留给你们吧!”周恩来端起酒杯,笑了笑,说:“总统先生,我看还是卖给我们吧!”就这样,尼克松访华结束后,他带来的那个卫星地面站便被中国买了下来,留在了北京市电信管理局。
邮电学院“三剑客”
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随身带来的 “黑匣子”,也极大地震撼了先后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的三个年轻人的心灵。这三个年轻人,一个叫黄仲玉,一个叫林克平,一个叫钟义信。有人后来将他们称之为“邮电学院三剑客”。“三剑客”的名字最终惊动中南海,是两年后的事情。
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黄仲玉就激动过,对中国发射通信卫星的事情一直抱着很大的希望。黄仲玉找到邮电部部长钟夫翔,向他汇报了搞通信卫星的一些想法,并主张通信卫星不从国外买,由中国自己来搞。钟夫翔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并要他组织一个关于通信卫星的联合调查组。
黄仲玉就找钟义信和林克平一起商量。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感到最难办的是通信卫星的问题如何才能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怎样才能纳入国家的重点计划。最后,他们决定给周恩来总理写一封信,向他反映真实的情况和意见,建议中国尽快搞通信卫星。但这封信通过什么方式才能送到周恩来的手上呢?林克平是钟夫翔的秘书,处理这类问题很有经验。他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随同机要文件一起走,而且挂号。这样,一封由三位普通年轻人签名的群众来信,随着机要渠道进了中南海的大门。
周恩来最后一个批示
1974年5月19日凌晨,周恩来看到了这封来信摘要。他很惊喜,又感到有些意外。他叫来秘书,让马上把来信的原件找来,细看了这封《关于建设我国卫星通信的建议》的来信。
看完信之后,周恩来很激动,当时就向秘书询问留在中国的那个活动卫星地面站的情况。当他听说有人对购买美国卫星地面站的事持反对意见,还写了告状信到中央文化革命小组,脸上闪过一丝忧虑的神情,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随后,周恩来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信上这样写道:
即送春桥、剑英、洪文、先念同志。阅后批交计委、国防科委联合召开一个有关部门会议,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然后再按计划分工作出规划,督促进行。妥否请酌。
周恩来
1974.5.19
这就是周恩来著名的“5·19”批示,它成为中国通信卫星工程的转机。
李先念看了周恩来的这个批示后,当即作了批示:秋里阅办。余秋里接到批示后,当即召开国家计委、国防科委、邮电部、国防部五院、广播电视局有关领导参加的会议,对通信卫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会商,并成立了相应的几个小组,由四机部部长王诤担任通信小组的组长,还对通信卫星工程的经费作了预算。
1974年9月30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联合起草了 《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的讨论稿。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军队有关部门又对此报告作了三次讨论和修改。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召开第八次常委会,对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委上报的《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表示赞同,并决定马上请示中央。第二天,请示报告经叶剑英副主席签署后,呈送毛泽东和党中央。这时的毛泽东眼睛正患白内障,已经停止了对一般文件的阅示。但秘书征询他的意见时,他表示要亲自看。那天,毛泽东硬是坚持逐字逐句地看完了报告,然后,沉思片刻,从秘书手上要过笔,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由于中央军委批准这个报告的日期是1975年3月31日,故将中国发射通信卫星这一工程称为“331工程”。经过九年会战,中国的通信卫星终于横空出世。1984年5月14日,通信卫星正式交付使用。从此,中国开始了使用自己的卫星通信的历史!
(李云贵荐自《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