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兵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旅游越来越被当作周期性提升生活品质、释放城市生活压力、亲近自然山水和传统文化的休闲方式。可是,一场目的明确的休闲式旅行,却往往导致旅行之前对旅行目标地的“想象的乌托邦”变成了见光死的俗不可耐之地。
大约十年前,笔者曾经到过湘西凤凰古城,那是沈从文的故乡,也是其小说《边城》的原型地。那时的凤凰,乡民质朴,物价低廉,小城安静而缓慢。细雨中的古城墙寥寥无人,沱江水清澈见底,月色下的小城宁静悠远。那一刻,笔者真有置身小说主人公所生活的那个边城世界的美妙之感。
可是,短短十年,这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凤凰还是那个凤凰,却再不是沈从文笔下那个诗情画意淡泊名利的小城。急剧增加的游客,城市管理的滞后,商业气息的过度,让这个被西方作家誉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的凤凰,开始迅速恶化:居住价格变得昂贵,商品漫天要价,人心变得诡谲,江水污染严重。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这样一座以清新秀丽而闻名天下的小城,居然开始学大都市在沱江两岸引入了数家锣鼓喧天声色犬马的酒吧,“如果·爱吧”“私奔吧”“学生年代”等各种或假纯情或真恶俗的酒吧招牌,就那样在夜凤凰的光怪陆离之中飘摇,似乎在讥笑九泉之下的从文先生那一颗“赤子之心”。
这绝非个案。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济发展主导一切,地方官员想象城市的能力和美感极度萎缩,而强行规划城市的跑马圈地能力却一路高扬。多少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以发展的名义糊弄得支离破碎?多少老建筑、老胡同、古镇等,都被认为不合时宜而拆毁?
等到这些城市官员发现,其实这些老字号的空间,是吸引游客甚至投资客的重要文化资源时,“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于是恬不知耻地拼接一些仿古的空间,装置出一些矫揉的文化,来忽悠游客和投资者。
这些年,很多旅游景区都设计了大型室外山水晚会,比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印象西湖》等各类印象系列,这本是一个极佳的展示地方文化特质、叙述地方风俗人情的舞台,结果却往往让游客大失所望。这些歌舞晚会很多将游客当弱智,将历史当玩偶,将文化当道具,高度同质化、模式化与空洞化,反讽地成为真正的“隔靴搔痒”的“印象”,而非文化世界的自然表达。
更可笑的是一些所谓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比如桂林靖江王府的仿科举考试,让游客进考棚做题,举行金榜题名仪式,还设计一位考试舞弊者被处罚示众,整个过程哪有半点对支撑中国社会结构上千年的科举文化的了解与敬重?完全是糊弄游客的噱头和搞笑的滑稽闹剧。这种形式非但不能增进游客对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和敬意,反而让今日的中国人对待传统多了一份轻薄浮浪之心。比如某些红色旅游胜地,竟然让游客变身成当年的红军、土匪甚至是日本鬼子,扛枪骑马装模作样地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
文化记忆与革命往事,在这些所谓的体验式旅游项目里,成为被任意操弄的文化符号。在逐利的冲动下,旅游景区无所不用其极,文化其名,利益其实,低俗成了风趣,恶搞成了创意,巧立名目宰客成了全方位开发,强迫性消费成了敬神祭祖,这真是旅游景区的一大奇观。
在工具思维和计算理性的主导下,旅游景区深刻地显露出这些唯利主义的面相。这让游客因为想象的人文世界的美好跟现实的人文世界的破碎与鄙俗气息的强烈对照,而生发出更多无奈与沮丧。
(摘自《书摘》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