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青少年的典型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2014-05-12 22:38王晓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逆反心理

王晓辉

摘 要: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典型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是否健康成长,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逆反心理;自私心理;虚荣心理;嫉妒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影响。

一、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逆反心理

当人的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时,会对某些事情产生反感的情绪,进而做出一些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青少年是多发人群。

青少年阶段的表现:这一时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开始令教师和家长头痛,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上发育已经成熟,心理上也逐渐成熟,他们总是想摆脱对父母、教师的依赖,总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行动上表现“我行我素”,老师、父母的观念一旦与自己相悖,总想凭己之力来解决。

(二)自私心理

自私主要指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和集体的行为和心理。自私心理存在于内心深处,不易被别人发现和察觉,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自私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自私要有限制,过分自私将会导致严重后果。过分自私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不顾法律约束,这种自私心理是病态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会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他人,甚至会为己之欲,而出卖家人、祖国。

(三)虚荣心理

为了达到表面的荣耀和虚假的荣誉,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在物质上攀比

虚荣心在物质上的表现是你有我也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的攀比行为,以此炫耀自己。

2.社会地位或虚假名义的炫耀

有的人经常借助某名人是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来显示自己的不同;有些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是“大官”“大款”来赢得小朋友的尊重。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俗称为“红眼病”,是指对有才、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有着怨恨的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嫉妒心理人人都有,但是长期存在或时刻表现并明显表现时,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

嫉妒心理经常表现为: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就会有排他的表现,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可能会采取诋毁、中伤的行为,这种心理一般情况下不会太明显,只有与自己利益相冲突时才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二、影响因素

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是今天就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越加普遍、突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及风气的影响

农村地区法制教育、法制管理相对较弱,这就给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例如,有些网吧以赚未成年学生钱为主,这些业主全天候营业,而到网吧的学生,很少有上网查资料的,多数是聊天、玩游戏的,可想而知,将会给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

此外,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际关系开始复杂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一些不正之风,如,走后门、请客送礼、以权谋私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单纯的青少年的心灵,特别是在很多中学生中,过生日、节假日、升学时,大吃大喝、相互送礼屡见不鲜。这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2.传媒文化的影响

一些文艺、影视、出版部门的产品,着重于“暴力”“色情”“偶像崇拜”,这些对青少年有严重的毒害,使他们心理发展不平衡甚至畸形化。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低,这决定了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方式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他们对孩子期望的不同,而这一因素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家访中了解到,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期望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期望过高,一种是无所谓,一种是期望过低。

(1)期望过高:只注意自己孩子将来是否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而忽略了学生个体条件,这样,当学生达不到要求时,就不问理由,斥责、漫骂甚至殴打,结果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恐惧、厌学等心理,甚至离家出走。

(2)无所谓: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农活忙,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有的干脆将孩子托付于爷爷、奶奶。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懒散、虚荣、任性等心理。如果长期下去,将使孩子与家长更难于沟通。

(3)期望过低:这在农村学生的家长中占一定比例。这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念书,也饿不死,老百姓有地种还怕啥?再说,念书也不当饭吃。”由于这种态度,导致对孩子教育松散,使他们产生不知进取的心理,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2.特殊家庭的影响

特殊家庭是指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家庭。特殊家庭其共同特点是使子女失去正常的家庭教育。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是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家庭的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嫉妒心理、悲观心理,使其压力沉重,在学校常感到矮人一头,被人瞧不起,于是便脱离班级同学,不合群,情绪低沉,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品行滑坡,人格异常,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腐蚀拉拢,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丧父或丧母家庭,使孩子感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遭受人生巨大的打击,有些学生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下滑,情绪低落,表现出交往少,易孤独的特点,人格发展容易出现障碍。

(三)教师因素

1.教师意识

所谓教师意识,就是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是教书育人。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如果缺少教师意识,教师就会缺少开拓创新的可能性,就不会主动、深入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可能去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就不能摸索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2.师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的师德素质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言语、态度、行为。这三方面将对学生心理产生直接影响。

(1)言语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嘲笑贬低,各种过头话、偏激话,或者不符合实际的结论、错误的批评,都脱口而出。这些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心理。

(2)态度影响: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缺乏耐心、热情及对学生的信任,甚至冷漠对峙。这将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卑心理、悲观心理等。

(3)行为影响:教育学生时,对学生变相体罚,向家长打小报告,甚至将学生赶出课堂,更严重者,发动全班学生孤立某人,将学生推到与集体对立的立场,跟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猜忌心理、悲观心理等。

总之,各种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在农村青少年中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配合。在家里,家长应多了解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采取民主式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异动,多关注,勤指导,主动去缓解孩子情绪、心理上的压力,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社会上,应排除、杜绝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对未成年不良影响的因素,排除、杜绝不法商贩对未成年进行的不法活动,对不健康节目、书籍、音像制品严家管理,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安静、洁净的学习环境。

教育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相信在家长、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青少年铺筑一条通向纯洁心灵的健康之路。

(作者单位 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