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口变动及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2014-05-12 03:16王燕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用水量流动人口

王燕华

(北京市顺义区水务局,101300,北京)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的中心,其整体发展速度一直位于全国前列。高速的发展为整个城市带来了质的飞跃,北京市已经发展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大型城市。北京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2000年的18.8%提高到2012年的37.4%,即2000年北京市每5个常住人口中约有1个外地人,2012年每3个人中就有1人来自外地[1]。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北京,北京市人口总量不断上升,造成了资源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之间本质性的矛盾。

北京曾经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城市。在清朝时,北京城四面为水系所环绕,永定河、万泉河、玉渊潭以及莲花池等水域地区一直为北京城的居民提供了稳定而充足的水资源供给,甚至在夏季洪涝时期还要面临河水泛滥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永定河上游破坏严重,潮白河一度面临断流问题,曾经作为皇家水系的万泉河则不见踪影[2]。自1999年以来,北京市已正式进入了枯水期,地表水资源量衰减59%,地下水资源量衰减37%,入境水量衰减77%[3]。不断增加的人口更是大大加重了水资源消耗的速度,导致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急剧下降。

孙振华等[4]定性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并提出了改善对策,俞扬勇[5]宏观地分析了2005—2008年北京市人口变动与水资源的关系,尹德挺等[6]宏观地分析了北京市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这些研究都是定性地得出北京市人口增长与水资源的关系。基于此,笔者采用2004—2011年北京市人口以及水环境相关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人口变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特点,并提出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为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城市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1 北京市人口与水资源概况

北京市中心位于 E116°23',N39°54',西接太行山脉,北依燕山,东望渤海,南延华北平原,平均海拔43.71 m,全市辖18个区县,总面积1万6 411 km2。北京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年日照时间2 700 h,平原地区无霜期190 d以上,年降水量500~700 mm。

北京市常住人口2 200万人(2010年初统计),全市人口密度1 341人/km2。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06‰,死亡率4.56‰,自然增长率3.5‰。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1亿,北京的本地人口和外来及流动人口的比例是1∶16。

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95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m3,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北京市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 mm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0 mm以下。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5大河系,总长2 700 km。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47.6亿m3,实际可利用水量仅为 19.72 亿 m3[7]。

2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4—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该时段正处于北京市人口急剧膨胀期,能够较好地反映北京市在新世纪的人口经济转变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相关情况。

采用定量分析法得到研究阶段内北京市用水总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动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影响的特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人口增长状况分析

北京市2004—2011年人口总量变化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研究期间,北京市人口总数变动幅度明显,8年间,人口总量从2004年底的1 500万左右迅速上升到2011年底的2 000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外地户籍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从北京市户籍人口数的变化来看,8年间,北京市户籍人口数的增长幅度极其微小,从2004年底的1 162.9万人增长到2011年底的1 277.9万人,仅增长了115万人;与此同时,北京市暂住人口数的变化则相对较大,从2004年底的341.5万人增长到2011年底的825.8万人,共增长484.3万人,8年间暂住人口就增长了1.4倍左右。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市在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作用下,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短期来看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人口总量水平;但是,由于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天然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来到北京谋求职业发展的新契机。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迎来了“流动人口入京”的第一个高潮,仅2005—2006年的1年间,北京市流动人口涨幅达到45.56%。这种热潮一直维持到2009年左右,并持续地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上,仅在2011年出现了微小的回落。

图1 北京市2004—2011年人口增长状况Fig.1 Trend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1

3.2 北京市人口变化与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分析

北京市2004—2011年人口总量与水资源利用总量见图2。可以看出,2004—2011年,北京市人口总量增加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人口总量与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增长趋势几乎同步变化。在经济及政策环境的吸引下,外地流动人口进入北京,在为北京带来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扩大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利用人口基数。其后果直接体现在北京市年水资源利用总量不断上升,8年间,年均水资源利用总量增加了近1.41亿m3。可知,庞大的流动人口总量是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总量增加的主导性因素。

从图2还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与人口总量的增长趋势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以2004—2006年时间段为例,人口总量呈现着明显的连续上升的态势,而水资源利用总量则小幅度下降。同样的反例也发生在2009—2010年时间段内。这是因为人口因素除了直接关系着用水资源利用的人口基数外,还通过改变用水结构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

3.3 北京市各产业发展变化分析

北京市2004—2011年各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变化情况见图3。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在研究期间一直维持在60万人左右,随着时间的进程表现出了微幅的下降趋势,在2011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仅为59.1万人,不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10;第二产业也遭遇了与第一产业同样的困境,8年间,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在经历了一个减少的过程后实现了小幅度的上升,2009年时达到从业人员总数最低值199.6万人,而后小幅度回升到2011年的219.2万人,截至2011年末,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尚不足第三产业的1/3。可知,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北京,充足的劳动力大多流向了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8年间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图2 北京市2004—2011年人口总量与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Fig.2 Variation of total popul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1

图3 北京市2004—2011年各产业从业人员总数Fig.3 Total number of employees in each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1

北京市2004—2011年各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从2004—2011年,北京市的绝大多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集中在第三产业,且投资额度连年增加;居第2位的投资集中于第二产业,但投资额度多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基本变化不大;对于第一产业而言,社会所给予的投资额度非常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略有增加。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资产投资都集中于第三产业,这不仅表现为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龙头态势,还体现出产业重心已基本完成了向第三产业的过渡。这不仅是政策上的导向结果,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自发的理性选择的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知,北京市第三产业已经完全取代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整个城市的第一、二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仅仅维持在简单的更替水平之上,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则非常迅猛,不但集合了城市中大多数的劳动力资源投身其中,而且更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资本优势。

图4 北京市2004—2011年各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ig.4 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of each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1

3.4 北京市不同用水途径水资源利用量分析

根据环境保护部门对水资源利用的统计方式,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可以对应第一产业的生产用水,工业用水可以对应第二产业的生产用水,在第三产业中,并没有直接产生物质;因此,其经济活动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被计算入生活用水部分。

北京市2004—2011年不同用水途径水资源利用量见图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则呈不断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北京市2004—2011年水资源利用量呈波浪型上升趋势,主要决定于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减少与生态和生活用水量增多之间不断变化的平衡关系。由于人口总量增加所导致的用水人口基数增大,使得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但用水目的的结构性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水总量不断增加的速率。在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生产的情况下,北京市通过用水目的的结构性优化,农业及工业的耗水量逐步下降,实现了用水紧张地区的资源合理利用;生活用水量的增长速度相对较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并没有出现由于人口的急速增长而导致的水资源利用量爆炸式的增长;城市生态用水量快速上升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有利于城市水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知,用水目的的结构性优化是降低用水总量增加速率的主要原因。

3.5 北京市人均年用水量分析

图5 北京市2004—2011年不同用水途径水资源利用量Fig.5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ith different ways in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1

北京市2004—2011年人均年用水量情况见图6,可以看出,人均年用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有2个原因,即由于水资源用途的结构性优化,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较以前大幅减少,导致用水增量的增加速度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而在人均年用水总量的计算公式中则会表现为分母的不断增大。在这2个因素的作用下,人均年用水量增加的速度要远低于人口增加的速度,即分子的增长速度要小于分母的增长速度;因此,北京市2004—2011年的8年间人均年用水量表现为不断降低,从2004年末的人均年用水量231.42 m3下降到2011年末人均年用水量的180.7 m3,整个下降的过程是连续的,且保持着相对均匀的速率。可知,用水目的的结构性优化,使得人均年用水量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

图6 北京市2004—2011年人均年用水量情况Fig.6 Basic situation of annual average water consumption in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1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不同用水途径人均年用水量有增有减: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在整个研究阶段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年利用量略有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很小,从2004年的人均年生活用水量的85.8 m3,下降到了2011年的人均77.4 m3,降幅仅为9.7%;而人均年工业用水量以及人均年农业用水量均呈现了明显的连续性下降趋势,从2004年末到2011年末,人均年农业用水量下降了37.7 m3,而人均年工业用水量下降了27.1 m3。可知,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减少成为了人均用水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崛起代替了第一及第二产业的重要地位,体现为人均年农业用水量和人均年工业用水量大幅下降。虽然第三产业已然实现了兴旺的发展,但并没有带来用水量的大幅增加,这一点在维持稳定的人均生活用水量上可以体现。

4 结论与建议

1)北京市2004—2011年人口总量增长迅速,其中外来人口增加了1.4倍,庞大的流动人口总量是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总量增加的主导性因素。

2)北京市2004—2011年的8年间,第一、二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仅仅维持在简单的更替水平上,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则非常迅猛,用水目的的结构性优化是降低用水总量增加速率的主要原因。

3)北京市2004—2011年人均年用水量呈连年下降趋势,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减少是人均用水量下降的直接原因,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用水量的大幅增加。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增加。大量的流动人口入京是水资源利用量不断上升的根本性原因。为了维持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在今后的政策走向当中,政府应适当调控人口的流动趋势,减缓北京市外地来京暂住人口总数的增长速率,通过对用水人口基数的适当干预来减缓水资源利用的增长速率。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产业模式的调整,将经济发展从资源利用甚至污染的魔咒中解脱出来。第三产业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高附加值,更在于其环境友好型的表现。第三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低,更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虽然目前来看,北京市已经实现经济中心向第三产业的过渡,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第三产业的积极发展应当继续加以发力扶持。作为一个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城市,北京市拥有充足的高质量劳动力,因此,相对于第一、二产业而言,北京市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建议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在北京市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真正地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EB/OL].(2014-02-01).http:∥ theory.people.com.cn/n/2013/1209/c49154-23783954.html

[2]王方辰.关注北京城市水环境[J].科技潮,2000(9):18-23

[3]高媛媛,王红瑞,韩鲁杰,等.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J].资源科学,2010,32(2):274-281

[4]孙振华,程明博,张轶洋.北京市水资源形势与对策[J].北京水务,2013(4):8-11

[5]俞扬勇.北京市人口变动与水资源的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3(2):38-40

[6]尹德挺,闫萍,杜鹃.北京市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J].北京日报,2013-12-09(18)

[7]北京市概况[EB/OL].(2014-02-01).http:∥wenku.baidu.com/view/eb3f63ef6294dd88d0d26bf4.html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用水量流动人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