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对我来说,做一个母亲是一个艰难和温暖的成长过程。母亲是在孩子之后“出生”,这是一个漫长的化学反应,我和孩子一起编织我们彼此交错的命运和历史,她走向成人世界,而我则走进一个女人生命的深处。
从严母到“为奴为婢”
30年前,女儿的降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希望。当然,这希望也包含了做母亲的巨大责任。从此,我认真地规划着女儿的未来,一丝不苟地塑造着她的人生。我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好孩子的标准,监控着女儿的一言一行,作业天天查,批评天天有,不允许做错题,我信奉着“缺点不说不知道,优点不说跑不了”的教条。在我的严厉管教下,女儿诚惶诚恐地避免犯错。“妈妈我错了”,永远是女儿向我表达的唯一。她永远默默听从我的说教,永远按照我的标准约束自己。
几年前,当我也有了隔辈人,辈分长了,地位低了。女儿生孩子不久,两家老人开始“轮流值日”看孩子。当我看到女儿明明是承接雨露却一副应当应分、心安理得、大小姐样子,我就来气、来火,就想到“越俎代庖”不利于他们成长,应该让他们自己带孩子,买菜、做饭、夫妻二人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磨合。而且我和老伴年轻时孩子家务自己一手搞定,从来没有依赖过老人,如今老了我们希望按自己的方式过休闲的生活,不乐“为奴为婢”。
世界上最深的那条代沟
两代人在一起生活价值观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沟通好像已经无济于事,只能用“不正常”的方式来敷衍,比如争吵。
女儿觉着我不同于别人家父母乖乖挨“啃”不叫痛,还无端生出许多说辞来。我希望他们事业上有目标有追求,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的古板教条是行不通的;我希望他们开卷有益,读些有深度的书籍,可他们却几乎不摸书报,甚至很少看电视,一切都是网上搞定; 我希望他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却以车代步、依赖空调,以至高血脂、脂肪肝缠身;我希望他们量入为出不搞攀比,可是他们却将不想穿的衣服、过时的手机和略有小恙的空调冰箱弃之如履……我也知道,在女儿眼里,我习惯于挤公交车、节水省电攒旧物,疏离网络,对于网购心存戒备,是一个落伍过时的人。
好几次,我们老夫妻俩开个头,把房间收拾好,一应生活用品买齐,让他们小夫妻独立生活,结果没几天他们就回到公婆的翅膀底下去了。我仍不死心。抱着能把她“说醒”的期望而不断唠叨。说轻了置之不理,说重了摔门而去,三天两头气得我血压升高,手冰凉。生气、忧虑和担心,成了伴随退休生活的重料猛火。一天,因为催促女儿早点独立,她抱着孩子大哭大闹,激烈的言辞也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老妈,求求你别逼我了。我永远没用,辜负了你的希望,活着没意思。”
我愕然,内心委屈、混乱、痛苦,这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草莓族”——抗挫折能力如此差?30多年间,我全心全意地哺育女儿成长,上学、工作、婚姻以至照顾第三代,一路扶持到今,她不能给我多少抚慰和回报,反而自暴自弃、自私幼稚。
借助于“母亲”这个维度成长
当我们母女激烈冲突过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自以为爱女儿,可这种爱是有条件的,是狭隘的,是需要孩子回报的。当我指责教训女儿时,从未体会一下女儿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命令女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时,从未问女儿“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当我不停地担心女儿会犯错、会失败,一味地数落女儿的种种不是时,其实是为了缓冲自己内心的焦虑、紧张和不安。我们用父辈中习得的行为模式,刻板地扭曲着孩子的心灵,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怨自恨与报复。当女儿无言的愤怒内化为自责自恨郁郁寡欢时,正是对我的最大惩罚!
我第一次静下心来,想想为人母的回报是什么呢?女儿一步一个脚印成长的轨迹,充满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使我的人生变得完整圆满。她婴儿期时口水嗒嗒的亲吻,摇摇学步时的憨态,到亭亭玉立的成长过程,无不令我开怀大笑。能够从容地陪伴她成长,天伦之乐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
纠结和摩擦过后,我渐渐想明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回想自己十几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后,何尝不是一心向往在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父母的日常叮咛和劝告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当初又听进去了多少?还是尊重他们的生活吧,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自己选择过、生活过、反思总结过,就行了。
多年前纪录片《狐狸的故事》中的情节,依然记忆犹新。长大成人的小狐狸不愿意离开父母,老狐狸便露出利齿,回来一次,咬跑一次,直至小狐狸再也不敢回来。而作为一名退休在家的母亲想摆脱“为奴”地位,首先应转变观念,要理直气壮,抚养孙辈,并非退休老人的家庭责任。把退休时间用于志趣爱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换个角度讲,老人的重复抚育行为,也是对子女、孙辈的反依赖,严格讲,是一种“精神上难以断乳”的自私行为。我“当牛做马”的行为,剥夺了女儿做母亲的体验和思考。
自此之后,我严词拒绝每日在女儿家“值班”,也不再将女儿高兴与否当成头等大事。刚开始女儿不理解,赌气扬言不再带外孙来我家。而我的态度是:带孩子来看我,我待之如上宾,不带孩子来看我,我不为所动。过了半年,女儿女婿终于开始独立生活。而亲家也在电话里说:“我真佩服你,敢做‘恶人,我也要学习你。”
我在上老年大学、读书写作的过程中,孜孜以求地寻找内心的寄托,结交了更多的新老朋友,精神上逐渐坚强了起来,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我逐渐能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女儿像朋友一样轻松相处。
这不是一个女人成长为合格的妈妈、成为一个无私忘我的母亲,而是一个人借助于“母亲”这个维度自我成长。成熟是需要用一生完成的功课,托尔斯泰八十出走,是因为他还有困惑和困扰,还需要成长。渐行渐远,愈走愈高。我在成熟,女儿也在成长,也许所有的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需要成长,并且能够持续成长,就这样一直成长下去。
(责编:孙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