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B和TAM的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构建*

2014-05-10 09:05王春利曾玉华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意向主观态度

□ 张 思 王春利 曾玉华

基于TPB和TAM的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构建*

□ 张 思 王春利 曾玉华

教师对网络教学行为的态度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借鉴计划行为模型(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具有九个潜在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TNTB)”。并采用验证性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的意图。据此提出促进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对策。本文对于高校实施网络教学和有效促进网络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TPB;TAM;网络教学行为;模型

网络教育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上赋予教育新的含义[1]。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教师对网络教学行为的态度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的制约因素,构建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一方面能深化对网络教学行为的认识,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高校网络教学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简称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简称TAM)为基础,探讨影响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的因素,提出了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odelofTeachersNetworkTeachingBe⁃havior,简称MTNTB),并通过实证进行了验证,为高校实施网络教学提供了一条分析问题的新思路。

一、相关研究

1.网络教学行为特征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活动[2]。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目标是实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学习的模式。网络教学行为与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3]:

(1)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

网络教学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受办学空间、物理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提供更为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拓展了教育本身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学活动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同步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对空间的限制,在网络带宽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接入Internet就能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加入同步教学,因而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不仅打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打破了时间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因而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保持自主和独立,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的安排都可自由选择。通过网络,学生能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调度、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能充分地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改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师生关系转变为协作互动关系

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活动遵循自我建构的学习原则,学生要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就必须与网络环境中的人员进行协作、互动与交流。网络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地位,师生关系由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关系,二者建立起协作互动关系。

2.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

(1)计划行为理论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社会心理学在态度对行为预测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理论整合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多方面行为因素对行为意向及行为产生的影响[4]。计划行为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ishbein对行为研究得出的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ofMultiattributeAttitude)。而后, Fish⁃bein和Ajzen又对导致行为产生的行为意向、态度和主观规范等因素做了大量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理性行为理论[5]。该理论认为行为受行为意向决定,而行为意向受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但是该理论成立的假设是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而实际并非如此,导致了理论无法广泛应用。Ajzen于1985年对理性行为理论进行了补充完善,在原理论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6]。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向会受到行为主体所持的态度(Attitude)、主观规范(Subjective)和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三项因素的影响[7],其中态度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所持的主观或客观评价,主观规范是主体在实施行为时受到的社会压力,知觉行为控制是主体实施某一行为时感受到的困难程度。行为态度越积极、受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能力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则越小[8]。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主要变量及其下属内容如表1所示。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

(2)技术接受模型研究

技术接受模型(TAM)是Davis在1989年运用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简称TRA)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9]、如图2所示。技术接受模型认为人们使用系统的行为是由态度和行为意向决定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假设被用户接受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根据泰勒和托德的计划行为分解理论[10],态度能被分解为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和通用性。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是影响用户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对行为意向有积极作用;感知易用对感知有用有积极作用;感知易用对行为意向有积极作用。

图2 技术接受理论模型(TAM)

表1 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主要变量及其下属内容

二、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模型建构

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教学行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TNTB)”,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TNTB)

该模型认为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的态度来源于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影响了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的意向;教师最终采用网络教学活动的行为由自身网络教学行为的意向决定。该模型研究的维度如下:

1.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是教师对网络教学活动的作用的认识,即教师认为采用网络教学活动会得到好的效果,如在完成教学目标时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完成任务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一维度包含的主要变量是感知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简称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简称PEOU)。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在本模型中,感知有用性定义为“教师相信采用网络教学会提高教学绩效的程度”,感知易用性定义为“教师相信采用网络教学很容易的程度”。Davis本人在1989年得出结论,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的直接的影响[11]。

2.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MTNTB中影响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个人在执行某项行为时感受到的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12],即个体在执行某项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行为主体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主观规范由教师的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两部分组成[13]。规范信念是教师感觉到他人对其本人应该执行或不执行某项行为的期望,顺从动机是教师对是否遵从他人愿望的意向。

3.感知行为控制

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体在执行某项行为时感受到的难易程度,换句话说它反映了个体执行某项行为时的控制能力大小[14]。在MTNTB中,感知行为控制是指教师自身进行网络教学活动的能力强弱。感知行为控制受控制信念和知觉强度影响[15],其中控制信念是指教师对促进或阻碍其实施网络教学活动的因素的感知,而知觉强度是指教师感受到的促进或阻碍因素对网络教学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大小。

三、模型验证及分析

1.量表制定

“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TNTB)”具有九个假说,这些假说都是不能直接测量的潜在变量,为了验证研究假说并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需要对九个假说进行操作化处理,即确定每个研究假设的测量项目[16]。为了确定测量项目,我们首先对网络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与教师非正式访谈、交流的情况,制定了一套初始量表。这套量表然后按照“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的九个变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规范信念、自我效能感、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实际行为)进行分类。经过小范围测试和修正,保留了40个条目。其中5个项目用于测量背景信息(年龄、性别、学校、网络教学经验、计算机使用情况),10个项目测量行为态度,10个项目测量主观规范,10个项目测量感知行为控制,3个项目测量行为意向,2个项目测量行为。35个测量项目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法制定,包括1=极不同意、2=有点不同意,3=中立、4=一点同意、5=极其同意。

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在湖南省内外6所学校共发放150份,收回问卷122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80%。调查时间从2012年9月12日开始,至2012年12月25日为止,历时近三个半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选取最常使用的克朗巴哈α系数(Cron⁃bach’α)。一般认为,量表的α系数在0.7以上问卷的信度较高。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算出总量表信度Cronbach’α=0.82,说明该问卷是可靠的。问卷中所有项目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测量项目的信度

3.数据分析

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编码,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标准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性分层多元回归分析。其中标准多元回归分析用于评估背景信息(年龄、性别、网络教学经验、计算机使用情况)对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TNTB)的结构的影响,以便于我们了解是否背景信息影响教师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运用验证性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MTNTB模型。按照Ajzen和Madden在1986年所采用的方法[17],我们先加入行为态度变量,然后加入主观规范变量,最后加入感知行为控制变量,以确定该模型可以解释的变量数目。

(1)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对于行为态度变量,大多数教师(68%)同意或强烈同意“网络是适合于教学和学习的平台”。对于主观规范变量,大多数教师(70.9%)认为网络教学使得公民教育更易于实现。对于感知行为控制变量,大多数教师(63.1%)声称他们能够设计和开发一门在线课程。部分教师(52.4%)不担心实施网络教学时自己缺少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对于行为意向变量,大部分教师(79.8%)认为在未来他们可能或非常可能采用网络教学形式,但是他们希望接受到更多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

表3 各变量的频率分布

(2)验证性分层多元回归分析

按照Ajzen和Madden的建议,我们在运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时,将行为意向作为因变量,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作为自变量。在计算时,先加入行为态度变量,然后加入主观规范自变量,最后加入感知行为控制自变量。当加入变量之后,计算调整之后的复相关的平方(R2)的改变情况,以确定每一次改变是否产生了显著差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当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同时出现(模型3),复相关的平方(R2)的值为0.608,修正后的复相关的平方(R2adj)的值为0.599,F(3, 115) =84.38,p<0.001,并且复相关的平方值(R2)从0.517增加到0.608,说明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能有效预测教师参与网络教学的倾向。这一结果同时表明,当多个变量同时作用时,能显著增加教师参与网络教学行为的倾向。但是,在模型3中,△R2的值不显著,说明感知行为控制不是影响教师参与网络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

表4 验证性分层多元回归分析预测网络教学的行为意向

(3)标准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标准多元回归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背景因素(年龄、性别、计算机使用情况、网络教学经验)是否影响到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背景因素显著影响了行为态度(R2为0.148,R2adj为0.117),背景因素显著影响了主观规范(R2为0.193,R2adj为0.163),背景因素显著影响了感知行为控制(R2为0.172,R2adj为0.142)。

表5 背景因素影响网络教学行为的标准回归分析

表5中的数据显示,在线教学经验和年龄因素对行为态度、年龄和在线教学经验因素对主观规范以及年龄、计算机使用情况和网络教学经验因素对感知行为控制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4.研究结论

(1)计划行为理论对于研究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借鉴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本文分析了影响教师参与网络教学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MTNTB)能有效预测教师参与网络教学的意图。本研究进一步指出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于成功采用网络教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并不显著。

(2)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影响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

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价值判断以及他们对网络教学的控制能力的关心直接影响他们的网络教学行为。同样,公众和同事对网络教学价值的判断直接影响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行为。至于感知行为控制不是影响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教师将网络教学视为学术训练的一部分。根据Ajzen的观点,感知行为控制指的是个体感知执行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当个体认为自己拥有越多的资源、知识和机会时,目标阻碍就会越少,他们感知对行为的控制就会越强。以网络教学为例,因为教师认为从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源,同时可以和多位专家进行交流,因此,教师们很自信的认为他们能够掌握设计、开发和执行网络教学的知识与技能。

(3)年龄和网络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教师网络教学行为

教师的自身因素对网络教学行为的影响,年龄、计算机使用情况和网络教学经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教师的年龄和网络教学经验在三个方面都有影响。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教师的课程研究中如果有机会参与网络教学,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网络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网络教学活动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在研究中,我们发现35岁以上的教师对网络教学具有更积极的态度,相比较35以下的教师而言,他们更关心网络教学的价值和普及性,而较少关心为实施网络教学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四、促进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对策

1.为教师网络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服务

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可能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学活动,但仍然有大量的因素阻碍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教学支持服务。与技术支持不同,教学支持主要是帮助教师设计学习活动以满足教学需要和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教学支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教学经验。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除了技术支持之外,网络教学活动需要教学支持服务。与技术培训相比,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法知识更能提高网络教学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2.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和开发网络教学活动的机会

教师普遍反映在教研活动中,极少有课程涉及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活动,接受网络教学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有研究指出为教师提供的最有用的网络教学经验是让他们参与到网络教学活动中,并研究课程是如何开展的[18]。目前,大多数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法都是基于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鉴于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若修改现有的面对面教学设计模型以适应网络教学活动,不如研究人们的网络学习活动特征,开发教学设计模型以适应形式各异的网络教学活动,因而教师迫切需要学习有效的网络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网络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其教学行为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尝试构建了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模型,从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影响教师接受网络教学行为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实证,为高校实施网络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行为,还能用来干预行为,然而比较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解释和预测行为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划行为理论的实用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不断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提高对干预网络教学行为意义的认识,提高网络教学活动的成效。

[1][3]吴砥,刘清堂,杨宗凯.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宇伟.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接受意图的整合模型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8):106-108.

[4][8][12][15]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5][13]Fishbein,M.&Ajzen,I.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Behav⁃ior:AnIntroductiontoTheoryandResearch[M].Masschusetts: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1975:474-496.

[6][7]Ajzen,I.Fromintentiontoaction:Atheoryofplannedbehavior,In J.Kuhl&J.Beckman(Eds.).Actioncontrol:Fromcognitiontobehav⁃ior[J].NY:springer-Verlag.1991,11~39.

[9][11]Davis,F.D.,Bagozzi,R.P.&Warshaw,P.R..UserAcceptance ofComputerTechnology:AComparisonofTwoTheoreticalModels. ManagementScience,1989,35(8):982-1003.

[10]Taylor,S.&Todd,P.A.AssessingItUsage:TheRoleofPriorEx⁃perience[J].MIS.Quaterly,1995,19(4):561-571.

[14]Ajzen,I.AttitudeStructureandBehavior.inA.R.Pratkanis,S.J. BrecklerandA.G.Greenwald(eds).AttitudeStructureandFunction, 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Hillsdale,N.J,1989:241一274.

[16]李玉斌,严雪松,姚巧红等.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的建构与实证[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9-43.

[17]Ajzen,I.,Madden,T.J.PredictionofGoal-DirectedBehavior:Atti⁃ tudes,Intentions,and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1986,22:453-474.

[18]West,R.E.,Waddoups,G.&Graham,C.R.UnderstandingtheEx⁃periencesofInstructorsasTheyAdoptaCourseManagementSys⁃tem.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7,55 (1):1-26.

G40-057

A

1009—458x(2014)01—0064—06

2013-05-30

张思,实验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410205)。

责任编辑 碧 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情感计算在构建和谐人机交互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2YJAZH065);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编号:XJK011BGD031)、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2ZK3133)资助。

王春利;曾玉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系(410205)。

猜你喜欢
意向主观态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