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我和我家12岁的小朋友去看电影《阿信》。因为在看到报纸上的公演广告之后,小朋友就主动提出说她想看这部电影。这当然正中我的下怀:在我的少女时代,电视剧《阿信》武士道般的隐忍和坚韧,令我一度幻想自己的未来也将拥有阿信般不屈的人生。用当下的流行语来说,《阿信》浑身上下洋溢着绝对的“正能量”。我当然希望这份“正能量”可以穿越时空,在我12岁的女儿、最心爱的小朋友的内心生根,令她成为21世纪另一个熠熠生辉的“阿信”。
最新翻拍的电影《阿信》主要讲述了阿信的童年时代。电影使用了几组反复出现的镜头,来强调如下的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反战。电影中反复出现小阿信朗读或背诵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那首著名的反战诗歌《啊,弟弟你不能这样死去》的镜头。这首诗歌是逃兵俊作教会阿信的。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日俄战争时期,虽然相对弱小的日本,最终打败了强大的俄国,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困苦交集。而阿信,正是这样一个困苦贫穷家庭的孩子。
第二个主题,则是面对困苦的坚忍,以及拼命活下去的精神。电影反复出现了小阿信在受到欺凌时的忍耐,并好几次出现小阿信在吃到米饭时,满脸欣喜的特写镜头。还有阿信的奶奶在临终前,因为喝到一口白米粥,而无比欣慰地感叹:“真好吃啊!”
从对过去的物质贫困的强调,折射出的是对当今物质社会的反思。在物质过剩的时代,年青一代的日本人失去了过去拼着命也要好好活下去的精神。在“朝日新闻”对《阿信》原作者、88岁的女作家桥田寿贺子的采访中,也特别提到这一点。桥田寿贺子认为:跟阿信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生活得太好,而过去的人历经苦难,吃苦耐劳。希望这样的忍耐之心,也能在现在的孩子身上生根。
我将桥田寿贺子这段话,念给12岁的小朋友听。但小朋友却有不同的意见。她说:“为什么大人们总说我们现在比他们小时候幸福呢?他们不是我们,怎么就知道我们现在就一定比他们过得好?难道就因为我们能吃饱饭,所以就比过去的他们幸福了?他们小时候有考试吗?有这么激烈的受验战争吗?他们那时候有现在的空气污染吗?现在核污染这么严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小心喝了污染水就掉头发呢……”
小朋友说这话的时候,显得有些生气,小脸都涨红了。我只好安慰她:“是啊是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不同的艰辛,过去的小孩子的艰辛是吃不饱,而现在的小孩子的艰辛是吃得太饱,因此压力很重,精神负担也很严重……”
听我这么说,小朋友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实际上,虽然我的回答有些调侃,但心里却认为小朋友说得不无道理。
的确,过去的人,比现在的人容易满足。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因此哪怕一小点点的成功,都能收获巨大的成就感,并从这份成就感中收获进一步的动力和自信。而现在的人,无疑是缺乏这种因为不幸而孕育出的“幸运”的。小小的成功已经无法刺激人们的成就感。这就像一个已经拥有百万大钞的人,一元钱的小面额,会很难再成为他的动力一样。除非有比百万大钞更大面额的东西,否则就会难以形成新的刺激。
但比百万大钞更大面额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它比一元钱出现的频率,远远要少很多很多——这无疑形成了现代人或是现代孩子们的不幸。我们的欲望,像是巨人的孩子,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长越大,大到这个地球快要装不下。这便是我们的不幸,我们的孩子们的不幸。
所以,我想:小朋友的话,是有道理的。与过去相比,阿信们所承受的是物质贫困,而现代人或现代的孩子们,要承受的是精神贫困。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有未来的他们,都比阿信更不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