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晓川
“结合国内海工整体产业的发展势头,海工服务业务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CCSI)才能更好地搭上海工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并实现自身海洋工程服务(海工)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日前,CCSI 副总经理刘仲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我国开发海上石油的决心坚定不移,国家开发东海、黄海的油气资源已经明确,渤海作为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主战场仍将继续;中海油提出了“屯海戍疆”建立深海大庆的发展方针,加紧了对南海的勘探、开发力度;银行、租赁公司纷纷聚焦国内海工装备建造。另外,国家工信部、安监总局等相关部委也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规范国内海工制造业和相关检验检测业务的发展;而国内造船企业对向海工制造业转型的热情仍未消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海工装备订单最大的持有者。相关行业掀起的“海工热”,都向外界传递着国内海工市场仍将持续发展。
然而,海工是集资金、技术与人才于一体的向阳产业,伴随着入门门槛高、风险系数高等特点,专业检验服务机构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海工产业发展的步伐,被市场淘汰也在所难免。油气资源开发由浅海到深海转移,要求海工装备产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对海工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世界海工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下,海工技术服务业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建设并举的局面。
CCSI最早接触海工服务是在2000年前后。2005年后,伴随着国内海工市场的发展,CCSI海工业务也逐渐发展、壮大。短短几年间,CCSI实现了海工服务从“无”到“有”的大跨越。从最初只能从竞争对手那里分得一杯羹,到如今,CCSI海工服务成为市场绝对主力军,CCSI究竟靠什么取信于市场呢?
“一直以来,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过硬的技术、精诚的服务是CCSI在竞争白热化下赢得市场的关键。”谈及公司海工业务的发展历程,刘仲源表示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CCSI将海工业务定义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技术服务业务,只要涉及到海上石油工程的相关业务门类均可划分至此范畴之内,主动上门,频繁接触,跟各地海工业主从陌生到熟悉,从礼节性拜访到切入实际的交流研讨,服务项目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海工业务已经成为CCSI的支柱性产业。据初步预计2014年将实现业务收入1亿3千万左右,约占实业公司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这其中不乏业绩亮点。
根据海油深圳分公司针对海上设施设备的“查制度、查状态、查技能”三查要求,CCSI本年度承接了海油深圳分公司生产部的“海洋石油生产设施消防设备的维护、检验、检测管理指南”、“生产设施完整性管理法规梳理”等项目。
紧紧抓住中海油服新建项目的大好时机,CCSI承揽了其下物探事业部、钻井事业部的勘探船及钻井平台建造技术人员服务项目。与海油工程安装公司签署了工程船队检验、检修、检测、评估及技术咨询一揽子服务合作协议。拓展了钻修井机检验市场,使天津分公司该项业务覆盖了钻井事业部和油田生产事业部,首次尝试开展了高压管汇、井口工具的检验业务,具备了项目运作的能力。
与西江油田合作,开展了西江油田专用设备检验、检测指南的编写工作。这反映出油田作业区对相关检验、检测及其存在的管理隐患的重视,同时,也使CCSI在今后检验、检测的项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维护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市场和新的服务品种。如惠州炼化、“南海奋进”FPSO维修质量控制;大力引进PAUT新型设备,在深圳地区开展管线PAUT检验检测,其所承接的LF7-2导管架平台海上水下裂纹修复及测量项目为国内首次采用;HYSY111余热利用装置安装监理为节能环保类项目,其投入为将海油产生较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而所开展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咨询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与海油的紧密联系,并为今后的项目承接打下坚实基础;新的超声波检验技术,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首次在LH19-5海油上工艺管道成功应用及推广;导波技术在陆丰油田役管线检测上的应用等新型检验技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系物与被系物业务首次打入中油海青岛海工基地;首次与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签订了平台吊机及救生艇机年度检验合同等。
另外,CCSI分支机构与CCSI总部的协同发展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CCSI以整体名义向海油安办申请专业设备检验资质,实现了相关业务在整个系统的拓展,对CCSI系统内部管理调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向深海要油”的大方向前进,海工行业也将迎来更多难啃的“硬骨头”。CCSI着眼于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思考,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对当下海工业务高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其一,业务门类多样,但缺少统筹协调。CCSI的海工业务基本上涵盖了CCSI现有的所有业务品种,如监理、检验、检测、评估、咨询、检修。在现实工作中,海工业务的客户往往需要综合型、打包式的技术服务。因此,CCSI的海工业务势必需要加强统筹管理以体现CCSI的综合能力。其二,各地积极推进,但发展不够均衡:CCSI管理层及各分支机构领导都非常重视海工业务的开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分支机构的发展很不均衡。目前,CCSI的海工业务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天津两个分公司,下一步需要加大系统协调发展的力度。其三,人员队伍壮大,但技术骨干仍需培养。经过多年发展,CCSI的海工业务人员队伍不断充实,但是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技术骨干人员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其四,应用技术迅速,但高端技术能力仍需加强研发力度。海工业务迅速发展,其技术能力也是日新月异。CCSI只有紧跟海工业务的发展形势,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才能够保持业务的持续增长。
记者在了解过程中发现,上述部分问题并非CCSI独有,而是在海工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更高效地促进海工业务的发展,CCSI 在内部提出成立海工中心的设想。据了解,CCSI成立海工中心的目的是根据中国船级社(CCS)海工业务发展整体规划,统筹CCSI系统资源,对CCSI所涉及的海工业务进行规划、指导、监督、调整。
刘仲源也强调:“CCSI海工业务的发展不能与CCS的海工业务分割开来。加强与CCS等海工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为各分支机构海工服务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包括合理充分利用CCS在技术、市场、人才及设备方面的资源储备以及整体优势)。”从长远来看,海工业务的客户需要综合型、打包式的技术服务在未来是大趋势,CCSI海工业务作为CCS海工业务的衍生与技术应用,将服务品种有效地进行整合,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除了在公司内部筹建海工中心,CCSI还制定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包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CCSI海工业务的市场开拓能力及发展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CCSI在海工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制定CCSI海工业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更好地指导各分支机构在未来海工业务中健康发展;制定“CCSI海工业务内部管理规定”,优化内部管理,规范各分公司海工业务的内部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各分支机构在各自区域的技术特长,注重技术的沉淀及积累,不断统一CCSI内部各单位对外技术服务标准;加强基础建设,完善CCSI资质建设;加强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加强海工高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内部质量风险管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业务的健康发展;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加大新业务开发的力度,不断开发及拓展新的海工业务服务品种;根据业务发展不同时期的规划,有针对性地调整考核机制,增加CCSI分支机构在业务线发展非产值贡献的考核权重,让业务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
对CCSI而言,成绩已经过去,机遇就在眼前,保持不畏困难、积极开拓、努力进取的工作态度,CCSI的海工业务将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