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素玲
【关键词】课堂交流 农村小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02-01
有效的数学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实现农村数学课堂的有效交流?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的目光不仅要停留在优等生的身上,更要关注“潜力生”,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大胆交流。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的分子、分母各是怎样变化的,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交流后,笔者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极少发言的一个学生竟然举起小手。笔者高兴地让他回答问题,但他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有学生开始讥笑他,只见他怯怯地坐下了。笔者连忙走过去,亲切地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把你的想法大胆说出来,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老师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在笔者的鼓励下,他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对的!笔者带头使劲鼓掌,学生们也情不自禁的喊:“棒棒,你真棒!”他高兴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可见,面对“潜力生”时,教师应耐心等待、善于启发和不断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里,一步一步从“怕说”到“敢说”。
二、巧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善于交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和旋转》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拉动教室的窗帘初步感知平移;转动自制的风车初步感知旋转。然后用电脑展示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当笔者问学生:“谁能说说平移是怎么样的”时,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平移就是直直地、正正地移动。”多精彩的总结啊,一句话就点出了平移的特性。
三、加强动手操作,促使学生主动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如一次送教下乡,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创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后,问:“到底谁的内角和大?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好吗?”学生们在笔者的鼓励下小组自主分工饶有兴趣地动起手来。约6分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展示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练习环节中,笔者让学生们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出题考考同桌,然后相互检查,相互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们兴奋极了,课堂上响起了质疑声、讲解声、自信的笑声,真是热闹极了。课末,看到学生们还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当中,笔者问:“今天你们开心吗?”有个男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说:“我喜欢这样的活动。”此言一出,课堂上立刻掌声四起,学生们抢着说“我也是”。多么真实的心声啊!课堂上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说”,才能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四、加强激励评价,实现师生有效交流
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让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加强激励评价,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及时评价。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交流过程中的火花,及时反馈评价。如,当发现学生的回答很独特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太妙了”;如果学生的想法就偏差了一点,就说“你差一点就可以当我的老师了”。
(二)延时评价。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急着下结论,要善于“变错为宝”,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点拨,相互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笔者问:同学们对于直径和半径有什么想法?大胆地说,真理就在你的嘴边。
生:直径都比半径长。
师:说得好!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还有其他什么想法?
生:无法比。
师:怎么会无法比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比半径长,反之不一定。
师:理由很充分,可以举例说明吗?
生:有时候直径和半径相等。
师:在什么时候?我们期待你的解答。
生:在小圆的直径刚好是大圆的半径时,直径和半径相等。
师:好了,我们要用掌声感谢刚才那位同学,没有他小小的错误,我们怎么会如此深刻认识直径和半径呢?
教师要善于抓住评价的时机,把握评价的火候,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数学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学交流,让农村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