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014-05-08 19:30王鹏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比划涂色正方体

王鹏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 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83-02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条捷径,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笔者试图结合近年来教学高年级数学的实际,谈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手脑并用,理清思维过程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教学中恰当组织操作活动,可让学生主动探究,从“玩”中学,从“做”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动耳倾听、动脑思考,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正方体展开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的一个难点,如何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让学生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不能让图形在头脑中想象动态折叠,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组织了如下探究活动。

师:同桌两人一小组合作,将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平放在桌面上。(生动手操作)

师:将剪开的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纸盒。(生动手操作)

师:仔细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与其他小组交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的展开图中间都是4个,上、下各1个,单独的这两个是对称的。

生2:我的中间也是4个,上、下也是各1个,单独的这两个是错开的。

师:我们就把这种上面1个,中间4个,下面1个称为“141”型。那么像这样“141”型的又有多少种不同类型呢?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在自己的展开图上比划比划。

在学生的比划中,不同类型的展开图一一呈现,教师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有序思考,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于是就得到了“141”型的6种展开图。(如图1~6)

师:除了“141”型,还有其他类型吗?

生:还有上面1个,中间3个,下面2个。(“132”类型)

师:像这样的“132”类型会有多少种呢?也可以动手比划比划。

不一会儿,“132”类型也都顺利找出来了。(如图7~9)

生3:老师,我还发现这样的“222”型(如图10)也可以围成正方体。

生4:老师,我发现这样的“33”型(如图11)也可以!

师: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11种,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5:正方体的展开图连成一排的不可能超过4个面。

生6:如果一个图形中有4个正方形围成“田”字,这个图形不可能围成正方体。

上述案例通过直观形象引入,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中理清了思维的过程,完善了思维的结果,促进抽象思维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杂乱走向有序,由单一走向完整。

二、数形结合,提升思维品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有关,正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三面涂色的有8个;两面涂色的跟棱有关,每条棱上有两个,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两面涂色的有24个;一面涂色的跟面有关,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一面涂色的有24个。或许有教师认为教学至此就可以结束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了正方体的特征了。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形结合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契机。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拓展探究。

拓展一:如果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每个面均匀地切4刀,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尝试列式解答。

拓展二:如果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每个面均匀地切n刀,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坚持“引导—启发—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引入适当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数形结合。在注重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具逻辑性、灵活性。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 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83-02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条捷径,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笔者试图结合近年来教学高年级数学的实际,谈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手脑并用,理清思维过程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教学中恰当组织操作活动,可让学生主动探究,从“玩”中学,从“做”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动耳倾听、动脑思考,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正方体展开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的一个难点,如何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让学生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不能让图形在头脑中想象动态折叠,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组织了如下探究活动。

师:同桌两人一小组合作,将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平放在桌面上。(生动手操作)

师:将剪开的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纸盒。(生动手操作)

师:仔细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与其他小组交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的展开图中间都是4个,上、下各1个,单独的这两个是对称的。

生2:我的中间也是4个,上、下也是各1个,单独的这两个是错开的。

师:我们就把这种上面1个,中间4个,下面1个称为“141”型。那么像这样“141”型的又有多少种不同类型呢?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在自己的展开图上比划比划。

在学生的比划中,不同类型的展开图一一呈现,教师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有序思考,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于是就得到了“141”型的6种展开图。(如图1~6)

师:除了“141”型,还有其他类型吗?

生:还有上面1个,中间3个,下面2个。(“132”类型)

师:像这样的“132”类型会有多少种呢?也可以动手比划比划。

不一会儿,“132”类型也都顺利找出来了。(如图7~9)

生3:老师,我还发现这样的“222”型(如图10)也可以围成正方体。

生4:老师,我发现这样的“33”型(如图11)也可以!

师: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11种,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5:正方体的展开图连成一排的不可能超过4个面。

生6:如果一个图形中有4个正方形围成“田”字,这个图形不可能围成正方体。

上述案例通过直观形象引入,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中理清了思维的过程,完善了思维的结果,促进抽象思维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杂乱走向有序,由单一走向完整。

二、数形结合,提升思维品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有关,正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三面涂色的有8个;两面涂色的跟棱有关,每条棱上有两个,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两面涂色的有24个;一面涂色的跟面有关,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一面涂色的有24个。或许有教师认为教学至此就可以结束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了正方体的特征了。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形结合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契机。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拓展探究。

拓展一:如果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每个面均匀地切4刀,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尝试列式解答。

拓展二:如果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每个面均匀地切n刀,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坚持“引导—启发—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引入适当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数形结合。在注重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具逻辑性、灵活性。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 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83-02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条捷径,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笔者试图结合近年来教学高年级数学的实际,谈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手脑并用,理清思维过程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教学中恰当组织操作活动,可让学生主动探究,从“玩”中学,从“做”中学。通过动手操作、动耳倾听、动脑思考,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正方体展开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的一个难点,如何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让学生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不能让图形在头脑中想象动态折叠,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组织了如下探究活动。

师:同桌两人一小组合作,将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平放在桌面上。(生动手操作)

师:将剪开的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纸盒。(生动手操作)

师:仔细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与其他小组交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的展开图中间都是4个,上、下各1个,单独的这两个是对称的。

生2:我的中间也是4个,上、下也是各1个,单独的这两个是错开的。

师:我们就把这种上面1个,中间4个,下面1个称为“141”型。那么像这样“141”型的又有多少种不同类型呢?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在自己的展开图上比划比划。

在学生的比划中,不同类型的展开图一一呈现,教师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有序思考,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于是就得到了“141”型的6种展开图。(如图1~6)

师:除了“141”型,还有其他类型吗?

生:还有上面1个,中间3个,下面2个。(“132”类型)

师:像这样的“132”类型会有多少种呢?也可以动手比划比划。

不一会儿,“132”类型也都顺利找出来了。(如图7~9)

生3:老师,我还发现这样的“222”型(如图10)也可以围成正方体。

生4:老师,我发现这样的“33”型(如图11)也可以!

师: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11种,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5:正方体的展开图连成一排的不可能超过4个面。

生6:如果一个图形中有4个正方形围成“田”字,这个图形不可能围成正方体。

上述案例通过直观形象引入,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中理清了思维的过程,完善了思维的结果,促进抽象思维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杂乱走向有序,由单一走向完整。

二、数形结合,提升思维品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有关,正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三面涂色的有8个;两面涂色的跟棱有关,每条棱上有两个,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两面涂色的有24个;一面涂色的跟面有关,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一面涂色的有24个。或许有教师认为教学至此就可以结束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了正方体的特征了。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形结合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契机。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拓展探究。

拓展一:如果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每个面均匀地切4刀,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尝试列式解答。

拓展二:如果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每个面均匀地切n刀,一共可以切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各有多少个?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坚持“引导—启发—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引入适当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数形结合。在注重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具逻辑性、灵活性。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比划涂色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你来比划我来猜
多少个小正方体
在你胸口比划一个李佳琦
你比划我来猜
数小正方体
你比划我来猜
拼正方体
涂色
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