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东
【关键词】自学能力 提升 《鸡兔同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5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探寻一种促进学生获得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快速、全面、综合发展自身的素质。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问a题为例,详细分析创新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一、实行分层自学,因材施教
分层自学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不同,所以,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掌握速度也不同。在进行自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自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应先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措施。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独立分析和思考,完整地解答出题目,并促进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对于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注重对他们的引导和激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92页的“练一练”:鸡和兔共有8只,腿有22条,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对于这样的练习题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层自学的方式展开教学。
1.画8个椭圆代表8只动物,在每只动物下画2条腿。
2.分析:一共有16条腿,比题目中给出的腿少几条?
3.每增加一只兔子,就会增加两条腿,一共有22条腿,那么应该增加多少只兔子?
4.在图中画出来,兔子有( )只,鸡有( )只。
这样分层引导,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根据教师的引导,获得相关类型题目的分析方法。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教师从中给予适当的点拨:鸡兔数量一定,如果兔子是x只,那么鸡的数目就是(8-x)只,再根据鸡兔的腿的关系,列出方程2(8-x)+4x=22,解出x=3,也就是兔子有3只,鸡有5只。鸡兔同笼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方程思想解答出来。
二、实行团队合作,相互促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最好能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小组成员中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和性别等都要均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题目的分析和探讨,找出题目中的重难点内容,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的分析过程和解答过程。
例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93页“鸡兔同笼”的思考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团队合作教学过程:四个同学为一组制作表格,表格分为鸡的数量、兔的数量、腿的数量。甲同学从鸡有35只,兔子有0只,腿的数量为70条出发;乙同学从鸡有0只,兔子有35只,腿的数量为140条出发;丙同学从鸡有17只,兔子有18只,腿的数量为106条出发,分别填入表格,丁同学进行分析。第一步甲同学和丙同学相互靠近,鸡的数量增加,兔子数量减少,从而甲乙丙这三位同学又从前后中三个位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最后得出列表结果:鸡有23只,兔有12只。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并掌握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过程。
三、实行自我总结,综合提升
不管是之前的分层自学,还是团队合作式自学,最终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归结到自我总结这一步骤上来,这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升的具体体现。在解答“鸡兔同笼”的相关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差量和补足的数学思想,将腿的差量进行补足,从而得到解答问题的数学思想。
例如,鸡兔共有20只,有54条腿在地上走,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方法总结:(1)对于方程思想运用得比较熟练的学生,可以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就有(20-x)只,4(20-x)+2x=54,得出鸡有13只,兔子有7只。
(2)差量和补足方法1:如果20只全是鸡,那么有40条腿,还差14条腿,每多一只兔子,就多2条腿,所以还应该多出14÷2=7只兔子。
差量和补足方法2:如果鸡兔各有一半,那么有腿10×2+10×4=60条,多出6条腿,说明兔子多了。每多一只兔子就多2条腿,所以兔子数量为10-6÷2=7(只),那么鸡有20-7=13(只)。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