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丽波
( 铜仁学院 图书馆,贵州 铜仁 554300 )
为了鼓励人们发现阅读的乐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5年就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热爱读书是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优良传统。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之一,大学时期又是博览群书的黄金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尽力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营造融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深入研究大学生的阅读倾向,针对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要求等具体情况,建立强有力的阅读引导机制,解决大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困惑。
2013年,笔者对贵州省铜仁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的学生发放了 300份《大学生阅读基本情况调查表》,回收调查表300份,初步对两院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见表1。
表 1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受考试制度、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没有养成自发阅读的习惯,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通过对两所高校的走访调查,得知多数学生来自于西部较偏远地区,中小学所阅读的少量图书都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必读书目,没有自己真正去思考过究竟该看什么书,怎么看书。少年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由于教育资源匮乏,缺乏完善的教育设施,西部地区中小学里几乎没有课外读物,致使他们现在缺少阅读图书的主动性,缺乏对阅读图书重要意义的认识,更不具备选择图书的能力,加上当下网络娱乐的诱惑,是两院校大学生难以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原因。进入大学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规定大学生阅读图书数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大学生去不去图书馆读书,读多少书都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和学校的专业课相比,阅读图书所占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消极大环境下很难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1]。
很多大学生走进图书馆,面对海量的图书文献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加之现在的文献信息资源剧增,文献质量又良莠不齐,需要图书馆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前苏联图书馆学专家丘巴梁在《普通图书馆学》中明确指出:“阅读指导这个概念反映的是图书馆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内容为:在了解读者的爱好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地宣传图书和推荐图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读者阅读的内容和性质,影响他们对书籍的选择和领会”[2]。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引导阅读的功能,帮助大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新生进校面对的是新课程和新学习环境,新生活和新社交圈,很少有涉及到图书馆和图书阅读方面的信息。在新生的“入馆教育”中必须加强图书阅读教育,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安排新生到图书馆参观,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并向他们介绍文献资源、藏书分布,教给他们一些查阅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抓住新生入学后的关键期,让大学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及早养成图书阅读的习惯,提高新生阅读的积极性。新生在升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焦虑、迷茫、自卑。研究表明,阅读图书对这些不适,具有安抚和缓解情绪的作用[3]。因此,要关心大学生读什么,引导大学生怎么读,通过阅读让大学生修身养性,培养坚强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耐挫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能力。
表1 大学生阅读基本情况调查表
不是每位大学生到图书馆来都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在图书馆里是随意闲逛,似无任何目的;有的仅仅阅读金庸、古龙、琼瑶等消遣性的小说,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几乎不看;有极少数大学生更加过分,从进校到大学毕业的那天都从没进过图书馆的门。这些盲目的阅读和缺乏阅读导致了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储量浅薄。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由于书籍的存在,人类的文明成果才得以传承,通过阅读才能汲取到先哲们的智慧。大学是培育大学生创新思想,引导大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软硬件环境,高效率地发挥知识宝库的作用,让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显得极为迫切。
(1)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利用馆藏文献指导读者查找和阅读文献,不能把服务工作只停留在重视扩大藏书量和单纯的处理借还图书,上架顺架等;要把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开展导读工作当成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功课,向学生进行宣传、指导。根据大学生的专业推荐合适的书籍,循循善诱地激发大学生潜在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修养,正面地影响大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阅读能力。
(2)图书馆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合作。如在图书馆大厅设置咨询台,负责解答咨询。设流通阅览台负责为读者查找文献资料,帮助大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以防止因为图书分类混杂而影响大学生的阅读情绪。综合管理科负责联系学校学有专长的教授和各系学科带头人,利用自己的经验给大学生举办读书讲座。通过座谈给大学生传授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推荐中外经典书目,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
(3)建立学科馆员经典导读的服务模式。分配各学科馆员负责联系各系,介绍图书馆相关学科的资源和服务,指导大学生对本专业文献的选择和阅读。面对信息资源数量剧增、信息污染、信息混乱等负面原因,利用自身的学科知识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提供学科专业文献信息,使图书馆和大学生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服务更直接、更个性化,方便了大学生完成学业。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网络,在校园网图书馆主页上定期发布新书导读,学术动态等导航信息,给大学生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文献信息。
(4)组织“读者座谈会”。馆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广泛地收集大学生的意见,和大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通过类似于“莫言热”这样的焦点事件来推动大学生阅读兴趣。通过“优秀读者评选活动”,评选出“多读书、读好书”的大学生模范、典型,激发大学生阅读图书的热情,让大学生都热爱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让阅读图书成为大学生中长盛不衰的时尚。
(1)图书馆应定期联合学生会、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共同主办“读书、评书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读书评书活动中大学生能了解所读著作的历史文化背景,领会该著作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提高识别图书的能力,从而科学地选择图书。开展“读书、评书”活动,不但能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还能激发读书热情。
(2)图书馆可以和团委、宣传部合作,充分发挥宣传栏、橱窗的宣传作用。通过墙报、阅报栏、校园橱窗等举办导读宣传栏,开辟“新书目”、“读者园地”、“中外名家”、“世界名著介绍”等栏目,向大学生介绍和宣传图书,扩大所阅读图书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3)协同学报编辑部等部门出版大学生导读小报之类的内部刊物,邀请教师和校外的专家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他们的读书方法、读书心得,以及名著解读和学术论坛,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使图书馆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让学校成为充满书香的校园[4]。
(4)从大学教学改革入手,将图书阅读作为大学生目标考核项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比课堂还重要。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各年级学生阅读图书的数量、时间、内容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制订相应的大学生图书阅读考查标准,和学分、奖学金这些硬指标联系在一起,促使大学生把阅读图书当成非常重要的事情来严肃对待。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5]。高校图书馆不同于普通图书馆,肩负着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精神的殿堂,要充分发挥其阅读教育功能,在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指导大学生选择好书。图书馆积极引导大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让大学生能够享受到阅读图书带来的深沉、高尚的快乐,最终成为理性的、智慧的阅读者。
[1] 沈蓉蓉.深化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6,(11):163-166.
[2] 李晓文.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再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0,(11):68-69.
[3] 林 蕊.积极开展阅读疗法营造和谐社会[J].海峡科学,2010,(4):55-56.
[4] 乔好勤.玩转阅读——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6):102-105.
[5] 梁钜宵.读图时代的图书馆导读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2,(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