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4-05-06 08:55:58梁娟杨欣伟陈彩平汪萍张国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脑病智力婴幼儿

梁娟,杨欣伟,陈彩平,汪萍,张国成

·社区康复·

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梁娟,杨欣伟,陈彩平,汪萍,张国成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康复训练。通过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查量表测试,比较两组患儿在3月龄及6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患儿1岁时的发育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3月龄及6月龄时MDI及PD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岁时观察组患儿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能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发育。

缺氧缺血性脑病;智力发育;家庭康复训练

[本文著录格式]梁娟,杨欣伟,陈彩平,等.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20(10):985-987.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早产、窒息缺氧等原因引起,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病因。轻者经早期药物及康复治疗可获痊愈,中重度者常遗留有运动、语言、智力等功能障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存率逐年提高,重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对防治伤残、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2]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围产期缺氧病史,a.胎儿宫内窘迫史,b.新生儿缺氧;②体格检查,a.入院时常有青紫、苍白、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b.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多在生后12 h内出现,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出现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症状。

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度临床分度标准:①意识呈嗜睡或迟钝;②肌张力减低;③原始放射减弱;④通常伴有惊厥;⑤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症状轻;⑥无瞳孔改变或表现瞳孔缩小;⑦前囟张力正常或稍膨隆;⑧头颅CT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甚至达5~7个[3]。

纳入标准:出生时间小于48 h。排除标准:先天性遗传疾病;并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将符合上述标准的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出生1 min Apgar评分和母亲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两组病例新生儿期均在医院接受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营养脑细胞治疗和常规干预护理措施。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而出院。

1.2.2 干预治疗

出院后观察组患儿根据婴幼儿发育规律及小儿存在的功能缺陷,参照《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由医护人员指导家长在家中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4]。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视觉刺激法:用颜色鲜艳的红球挂在婴儿的床头,每天多次摇动引逗婴儿注意。

②听觉刺激法:每天听音调悠扬而音色优美的乐曲3次,每次15~30 min,尽量反复听同一乐曲。

③前庭运动刺激:给予摇晃、旋转、侧滚;视、听、触觉刺激在婴儿安静清醒状态下进行。

④指导家长配合家庭训练:加强亲子交流,母亲有意识地每天多次与婴儿讲话,表情亲切愉快,语音清楚,并进行温柔抚触。

⑤粗大运动:头部训练(2~3个月)→翻身训练(3~4个月)→坐卧训练(4~6个月)→爬行训练(6~8个月)→站力行走(9~12个月);运用各种专业手法及被动操对婴幼儿进行刺激,每天2次。

⑥精细运动:每天对其进行手部按摩,并将各种光滑、粗糙、软、硬物品放婴儿掌心进行刺激。婴幼儿俯卧位时在其面前放一玩具进行抓物训练,每天2次。

⑦言语训练:模仿发音,用姿势表示简单指示,借用闪卡及各种仿音玩具进行刺激,每天2次。

⑧社会行为:用语气温柔的话语与患儿进行交流,让其懂得生气、高兴的变化,模仿拍手、再见,拥抱或亲吻熟识的人。

1.2.3 神经行为、智力发育评价

1.2.3.1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按照NBNA 20项评分标准进行测评。包括5方面的测评: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肌张(4项)、原始反射(3项)和一般状态(3项),分别于治疗前、日龄14 d、日龄28 d时进行NBNA评分。

1.2.3.2 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查量表采用中国科学院儿研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hildren's Developmental Center of China,CDCC)共同编制的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查量表,分别在3月龄、6月龄时对两组患儿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er developmental index, PDI)测定。

1.2.3.3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于患儿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进行智力发育检查,评价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以及社会交往5个能区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

取5个能区发育商的平均值进行对比,≥86分正常;76~85分表明机体存在某种损伤;≤75分则可能严重落后。

1.2.4 随访频率

每月复诊1次。专业人员定期对两组患儿从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价,重新制订修改训练方案,及时给予相应指导[5]。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NBNA、MDI、PDI、发育商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NBNA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NBN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月龄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2.2 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查量表评分

观察组3月龄及6月龄时MDI和P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3 发育商

观察组1岁时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2.4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试

1岁时两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3 两组患儿MDI和PDI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儿1岁时不同能区发育商比较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后Gesell测试结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监护技术的发展,婴幼儿急救技术的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抢救成活率明显提高,但不少存活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运动、语言发育迟缓,癫痫,严重者可发展为脑瘫等[6]。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新生儿中,窒息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甚至高达20%以上,其中有1/3窒息患儿可能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7]。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改善这类患儿的预后,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对0~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更显重要[8]。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幼儿智力发育往往落后于同龄健康儿童。婴幼儿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时期,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和智力发育,提高其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育和适应行为的形成[9]。尽早地进行干预治疗是促进康复的关键,可使损伤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过程中得到较为有效的代偿[10]。脑缺血后恢复足够的氧供成为脑组织恢复的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刺激身体感觉神经或其他感觉器,经感觉中枢整合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或降低,以改善肌张力,促使主动运动困难或不协调的肌群容易完成某项运动。向家长说明家庭康复训练的意义,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疗效。

有报道表明,经过早期大脑智力开发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大脑发育的进程比未进行潜能开发的同类患儿要快得多,有的甚至可达超常水平[11]。0~2岁婴幼儿的脑处于快速发育的灵敏期,可塑性极强,因此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开始感知刺激和动作训练,可促进大脑某些区域代偿性神经细胞再生,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减轻后遗症。早期干预是指通过各种积极、丰富的教育训练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如能早期给予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2]。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患儿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对患儿家长做好早期干预方法的宣传教育和家庭康复训练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后期干预,保证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能得到积极科学的发育促进及康复干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纠正,可有效地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改善预后、降低伤残儿童发生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3]。

[1]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岁~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1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6-767.

[3]许植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期后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28-330.

[4]粟滢波,张玉洁,徐贵侠,等.正常运动模式和强化运动量对脑瘫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 172-173.

[5]黄真,席宇诚,周从乐,等.围产期脑损伤高危患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26-428.

[6]陈晓明,张志强.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66-768.

[7]韩玉昆,付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78-388.

[8]梁西凤,王兆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93.

[9]杨玉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4):109-110.

[10]赫羽,赵立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0):158-159.

[11]Eicher DJ,Wagner CL,Katikaneui LP,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in neonatal encephalopathy:efficacy outcomes[J].Pediatr Neurol,2005,32(1):11-17.

[12]倪锡莲,王巍,赵凤琴.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66-67.

[13]栗绪娥,郭月香,于菊梅.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1-2.

Effect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LIANG Juan, YANG Xin-wei,CHEN Cai-ping,WANG Ping,ZHANG Guo-cheng.Pediatrics of 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3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Methods80 children with moderate HI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0)and observation group(n=40).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family rehabilitation in addition.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and psychomoter developmental index(PDI)were compared when they were 3 and 6 months old with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esting,and their development quotients(DQ)were compared at the age of 1 year.ResultsThe MDI and PDI scores were higher (P<0.01)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y were 3 and 6 months old.The DQ were higher(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y were 1 year old.ConclusionFamily rehabilit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with HIE.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intellectual development;family 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4.10.022

R722.1

A

1006-9771(2014)10-0985-03

2013-06-17

2013-12-1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陕西西安市710032。作者简介:梁娟(1978-),女,陕西铜川市人,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护理。通讯作者:杨欣伟,女,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心理行为疾病。E-mail: xinweiy@fmmu.edu.cn。

猜你喜欢
脑病智力婴幼儿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 08:17:06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0:48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北中医(2016年12期)2016-03-08 06:04:54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31
欢乐智力谷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