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炳焯
巴黎塞纳河畔的小书摊只不过是巴黎市民用来交易旧书报、杂志、邮票、明信片等一类印刷品的地摊,它们大都是两米见长,深黑色或墨绿色的大铁箱,这些铁箱子只是用极简单的方法固定在河两岸的护栏上,只要打开箱稍加整理,就成了一排排的书架。摊主平时并不是每天都开门售书的,他们大都是在节假日或游客多的日子才来的,平时甚至会觉得有点冷清,据说还真有不少人在这里淘到了自己珍爱的书籍。
旧书摊始于18世纪法王路易十六时期。很多书贩子大都出身于书市,大革命时期,许多图书馆被劫掠,数以万计的图书散落在各处,于是那些书开始被游走的货郎贩卖。一直到1850年以后,河堤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书摊占据。逛书摊、淘旧书,也成了不少巴黎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小书摊以如此简陋的身躯,无所顾忌地匍匐在终日流淌的塞纳河畔,与周围环境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却又如此和谐地厮守在一起,始终占据着你视线中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巴黎人这么难以割舍?
郭宏安先生在《塞纳河·莱蒙湖》一书中提到:事实上,在法朗士的一篇文章中就曾经看到过小书摊的身影,在加缪的《堕落》中还写下了“河水在旧书店关门的书箱中闪闪发光……”的句子,这样的景观在一个以物欲和时尚著称的大都会中,不禁让人怦然心动。读到这些智者的文字,你也许会明白,小书摊的存在,其实就是一座城市对世俗化生活的执着和守护。事实上,巴黎人并没有因为它的简陋而对它的存在价值表示过任何怀疑,以至于这些小书摊也成了这个城市最动人的人文景观之一。巴黎人既珍视那些上千年的城堡和教堂,又乐于接受工业化时代的埃菲尔铁塔,同时也痴迷于这些属于城市最底层的小书摊。有了这些小书摊,巴黎城市的底色就显得更加丰富,大都会的魅力也更加迷人。
一个城市最需要的人文景观,就在于它的兼容并包;一个大气的城市,也该接受那些看起来不够大雅的景观。它不会简单地追求奢华人为的雕琢,因为这些都与一个世界级都市的品格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