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肌肤之“亲”

2014-05-06 08:53梅子
检察风云 2014年16期
关键词:母猴哈罗木制

文/梅子

让我们学会肌肤之“亲”

文/梅子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从拥抱开始吧

吉普赛人有段歌谣说: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对应“身躯是用来相爱的”,中国的文字是 “肌肤相亲”。本意是指肌肤之间的相互接触,但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于指男女之间发生亲密关系。

东方文化由于信奉“男女授受不亲”,因而没有拥抱和亲吻这样的礼节,似乎一旦有了肌肤之亲,必然就带着香艳的色彩。于是,东方人代之以握手作为礼节。

然而,心理学认为肌肤之亲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如同食物和水一样。如果皮肤缺乏触碰、亲抚、揉捏等触觉刺激,爱就难以生存。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用他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伦理道德的原因,某些实验显然不能在人身上实施。由于从生理学角度看,恒河猴与人类非常接近,所以,哈罗采用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

“布垫”的奇妙作用

在哈罗的早期研究中,幼猴在实验室接受精心的人工抚养,研究者用瓶子小心喂养它们,挑选食物使它们吸收均衡的营养,不受疾病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顾的幼猴更健康。哈罗注意到这些幼猴非常依恋盖在笼子底部的布垫子(棉花垫子)。每当这些垫子拿去清洗时,幼猴都非常焦躁不安。哈罗还发现出生仅一天的幼猴便能对布垫表现出依恋,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这种依恋的程度会变得越发强烈。显然,哈罗认为:“对于婴儿而言,无论是人类还是猴子的幼婴,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抓住比稻草更多一些的东西。”若让幼猴生活在一个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便拥有同样良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它们也无法茁壮成长。可把垫子放进去后,幼猴就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快乐和满足。于是,哈罗推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哈罗和他的合作者开始制作用于实验的不同类型的母猴。

“坚”与“柔”的对峙

哈罗与合作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木制母猴和铁丝母猴,木猴是这样的: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而铁猴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这只铁丝母猴同样安装了能喂奶的瓶子,也同样能提供热量。总之,铁丝母猴与木制母猴相比,唯一有差别的地方是提供“接触安慰”的能力不同,其他方面完全一样。

然后,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八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用奶瓶),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也提供奶。这种设计将喂养的作用与接触安慰的作用分离开来。哈罗把猴子放在笼子里,并记下在出生后的前五个月中,幼猴与两位“母亲”直接接触的时间,结果令人惊讶。

实验最初阶段,所有的幼猴与两只代理母猴都接触。其中一半幼猴由木制母猴喂奶,另一半由铁丝母猴喂奶。结果,与“有奶便是娘”相反,无论吃的是谁的“奶”,所有的幼猴全都偏爱由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并且,这种偏爱程度趋向于极端。由此可见,母猴是否满足幼猴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并不是幼猴依恋母猴的主要因素,显然,“接触安慰”才是幼猴对母猴产生依恋的关键。

经过最初几天的调适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都与木制母猴待在一起。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为了吃奶才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便迅速返回到木制母猴那里。

实验结果表明:幼猴对“接触安慰”的渴求,需要母猴不仅是“温”的,更要是“柔”的,在“坚”与“柔”的对峙中,木制母猴完胜铁丝母猴。

接触安慰

健康

分别由木制母猴和铁丝母猴喂养的两组猴子的行为特征进一步证明接触安慰的重要性:两组猴子虽然食量同样大,体重增长的速度也基本相同,但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对牛奶消化不良,且经常腹泻。这说明,缺少与母亲的接触安慰会导致幼猴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心理和情绪上的紧张与焦虑可以通过大脑皮层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情绪与消化系统的相关性已是医学上的常识,故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接触安慰

恐惧

在完成了这些最初的研究后,哈罗想进一步详细探索“接触安慰”的作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孩子们感到害怕时,他们总会向最亲近的看护者寻找庇护。为了探寻在这种情境下,与铁丝母猴在一起的幼猴和与木制母猴在一起的幼猴将分别作出何种反应,哈罗在它们的笼子里放入各种各样能引发幼猴恐惧的物品,对这些情况下幼猴的反应进行观察,并作了详细记录。

恐惧物体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幼猴对木制母猴的依恋。每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它们便迅速跑向木制母猴,并紧紧抱住它以获得安慰的保护。随着幼猴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形不仅没有减退,反而变得更加强烈。另外,无论是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还是木制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的反应都是一致的,没有差异:当它们害怕时,都会到绒布包裹的木猴那里寻求安全感。

接触安慰

安全感

大家都知道,当父亲或母亲在场时,孩子们会感到安全和放心,他们在这种场合下更充满好奇心,更乐意去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通常,他们会探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但前提是他们必须看到父母亲在场。对此,哈罗设计了“旷场试验”,他要在猴子身上看到类似的行为反应。

哈罗把幼猴放进一个不熟悉的小房间里,里边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积木﹑毯子﹑带盖的容器﹑折纸等。在正常情况下,猴子会很喜欢玩这些玩具或摆弄它们。哈罗把两组幼猴放进同一个房间,并设置三种情况:仅出现木制母猴,仅出现铁丝母猴,两者都不出现。

当仅出现木制母猴时,放入陌生情境中的所有幼猴立即冲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体蹭它,不断摆弄它的脸和身体。过了一会,这些幼猴开始把木制母猴看做安全之源,获得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恐惧和焦虑,它们在这个陌生的新环境里探索和摆弄各种物品,然后返回到母亲怀里——再离开木猴去探索——再回来……,循环往复。

但是,当木制母猴不出现时,新环境中幼猴的反应就完全不同了。它们充满了恐惧,出现情绪化的行为,如哭叫﹑缩成一团﹑吸吮手指。有时,它们会跑向房间里母猴曾出现过地方,一会,又从一个物体跑向另一个物体,惶恐地尖叫着、哭喊着。在铁丝母猴出现的情况下,幼猴的行为表现与它们在两种母猴都不出现的情况下的表现是完全一样的。并且,无论这些幼猴是由哪个代理母亲喂养的,他们的反应都完全相同。

旷场试验证明只有接触安慰才能建立母子间的依恋关系,并提供安全感。

接触安慰

重聚

最后,哈罗想探索幼猴与代理母猴之间形成的依恋是否在它们分开一段时间后还能保持。当幼猴长到六个月能够吃固体食物时,哈罗让它们与“母亲”分开一段时间,然后再在旷场环境中团聚。

当幼猴们在相同的旷场环境中与分离后的木制母猴重逢时,它们争先恐后冲向母猴,爬在它身上,紧紧抓住它,用自己的头和脸在它身上摩擦,然后与母猴玩耍,撕咬包裹在母猴身上的绒布。最明显的变化是幼猴不再像以前那样,离开母猴去探索和玩耍房间里的其他物品。虽然重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分钟,并不足以说明时间延长后幼猴也不会离开母猴,但至少说明幼猴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

哈罗的系列研究发现,小猴不仅需要食物,还有一种先天的需要便是与母亲亲密的身体接触。哈洛称之为“接触安慰”。从这个实验推断人类婴儿也具有接触安慰的先天需要。

肌肤相“亲”——温暖的地方

显然,“耳鬓厮磨”及“肌肤相亲”都不仅仅是婴儿的需要,成年人也同样需要,甚至有时更需要。

2012年6月,29岁的美国女硕士生杰奎琳·塞缪尔在纽约开设了一家叫“温暖的地方”的特色店,这家店专门为他人提供搂抱、身体依偎服务,顾客只要换上宽松的衣服,即可和她在小房间里拥抱小睡,每小时收费60美元,从而引发热议。

杰奎琳获得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的学士学位,其时在攻读社工专业的研究生学位,她表示科学研究指出和他人拥有身体上的接触对身心健康有益,数分钟的拥抱更可以舒缓现代人每日感受到的压力,因此决定亲身实践此理论。

你可能想不到,仅仅10秒钟的拥抱就能减低血压。拥抱之后体内催产素等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水平会上升,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水平则会下降。经常拥抱可减低心脏病风险,战胜压力和疲劳,提升免疫力,抗击炎症,以及缓解抑郁。

当然,陌生人相拥而卧很可能引发尴尬,也是东方文化难以接受的。那么,让我们从拥抱身边人开始吧,朋友、爱人、父母,孩子,愿我们学会肌肤相“亲”,用身体传递心灵的温度,温暖彼此的人生。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母猴哈罗木制
被改造的鹦鹉
李汉三家的狗
跨越物种的母爱
第六届童话云和木制玩具圆满成功!
木制乐器制作研发工作室
“升学”宴
黑马会旅游分会副秘书长加入哈罗同行
猴子嬉戏的况味
斗猴
木制玩具受宠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