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云
摘 要:回弹模量试验主要用于公路和机场跑道等填方工程。目的在于通过对试样进行规定下的加载和卸载,测定土的回弹变形量,以确定土的回弹模量。
关键词:回弹模量;回弹变形;干坞
天津市海河隧道干坞工程地处于海河沿岸。干坞是预制沉管的工作平台,施工方需在海河南岸挖掘一个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的干坞,然后在这个干坞中预制三段高度约为9.8米,宽度约36.6米,长度约85米的钢筋混凝土箱体——沉管,最后再用拖轮将这三段沉管沉放到海河河底,并在水下22米进行精准对接。该工程在73米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土类大致分为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本文涉及到的地层所处深度在地下12-32米范围内,外表观测各类土均为灰色,灰褐色。试验结果表明土的天然含水率大且密度较小,回弹模量试验方法选择杠杆压力仪法。
1 本次回弹试验的过程控制
回弹试验分为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种。室内试验又分为杠杆压力仪法和强度仪法。本次试验采用杠杆压力仪法,具体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1.1 将放置试样的不锈钢筒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样的中心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并将千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2 在杠杆压力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压力p进行预压。对含水率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Pa;对含水率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预压应进行1~2次,每次预压1min卸载。预压后调整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零位。
1.3 将预定的最大压力分为4~6级或更多级进行加载,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当卸载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再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和卸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的开始部分比较准确,可将第1、第2级荷载再分别分成2小级进行加载和卸载。试验中的最大压力也可略大于预定的最大压力。
2 试验成果
本次对该工程的不同土类40组试样分别进行了回弹模量试验,对每类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试样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分析,具体试验指标见表1~2,曲线图1。
由表1分析: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物性试验指标,含水率由44.8%逐渐降到20.8%;天然干密度由1.21g/cm3逐渐上升到1.63g/cm3;土类颗粒粒径由细逐渐变粗;土层由软逐渐变硬。
由表2分析: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在进行回弹模量测定过程中,垂直加荷的压力逐级由小变大,对于淤泥质土垂直起始压力为22(kPa),最终垂直压力为77 (kPa);依次对于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试验过程中垂直压力逐级变大,粉砂垂直起始压力为44(kPa),最终垂直压力为352 (kPa)。
经分析发现土质越软,密度越小,对其进行试验过程中垂直荷载的压力级差越小,例如淤泥质土为11(kPa),相反垂直荷载的压力级差越大,例如粉砂为22(kPa)~88(kPa),而其他土类的垂直荷载的压力级差则介于两者之间。
各类土回弹模量曲线回归方程:淤泥质土为l = 0.0065p - 0.0274,粘土为l = 0.004p - 0.0248,粉质粘土为l = 0.0019p - 0.0010,粉土为:l = 0.0017p + 0.0017,粉砂为l = 0.0006p -0.0024。在相应的物性指标基础上测得的各土类回弹模量区间大概为:淤泥质土为2.7×103(kPa),粘土为4.4×103(kPa),粉质粘土为8.7×103(kPa),粉土为1.1×104(kPa),粉砂为3.3×104(kPa)。
分析上述结果发现:曲线方程的斜率由淤泥质土到粉砂由大变小,说明随着土颗粒由细变粗、密度由小变大、土质由软变硬,曲线由陡逐渐变缓,回弹模量值由小变大。
3 回弹模量试验过程中影响因素
3.1 试样的制备。影响试验成果准确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试样的制备。制备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试样的天然状态,防止扰动;为尽量保障试验条件与现场接近,削取试样的环刀体积要大,本次试验的环刀直径为6cm,高6 cm ;试样要均匀,具有代表性;同时试样两端用玻璃片密封,防止水分蒸发,不能马上进行试验的试样放在干燥缸里,干燥缸底部放有清水。
3.2 仪器调试。切记承载板要放在试样的中心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并将千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表架一定要水平。
3.3 加卸荷载。对土施加预压时,一定要根据土的含水率和密度大小而定,对于含水率大且密度小的软土,预压要小,并且逐级试着加大,切勿上来就超过土的承载能力而加压,这会破坏了土的天然结构,导致试样作废。
4 结语
土的回弹模量测定进行3次平行试验,每次试验结果与回弹模量的均值之差不超过5%。本次资料整理过程中,在舍掉了离散性较大的试验点基础上,对曲线进行了回归,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回归方程的可靠性。本文阐述的试验成果,是在比较有代表性的试样基础上进行的,某种意义上这对周围地层相应土类的回弹模量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