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芹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它却令无数老师蹙眉,让无数学生头疼,它仿佛成了老师和学生们无法逾越的鸿沟。一到作文课,孩子们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仍没有半句落笔,再遭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如此恶性循环,把学生内心的那一点仅存的写作热情都消磨殆尽。没有热情,何谈写作;没有兴趣,更何谈写好作文?难怪孩子们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作文!”我认为,作文课需要回到起点:回到学生的兴趣上,回到学生真正的表达需要上。
一、心动——让盎然兴趣点燃激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杨胜利老师也说:“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感到写作是一种包袱,而成了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内心想法的强烈需要。基于这些思想,我在作文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有个特殊的身份,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的身份跟他有关,(出示刘谦的照片,学生大呼刘谦)我呀,是刘谦的徒弟。想不想看刘谦的徒弟给你们表演魔术呀!
生:想!(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老师有个要求,我表演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学生最喜爱的魔术师刘谦的照片,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加上我故作神秘的神态和语气,学生的好奇心更强烈了。当我说自己是刘谦的徒弟,要给他们表演魔术时,孩子们的那种兴奋和期待不言而喻!这时,我适时地给他们提出了观察的要求。自始至终,我只字不提写作的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心动了,才想行动。
二、口动——让有效指导激活语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高年级习作的这些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得清楚、具体、生动、有趣。”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对目标进行了有效的分解,每个环节都设计了不同的语言训练点和不同的训练方法,逐步完成对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语言逐渐丰富起来,生动起来。
同时,我在课中引入了“从说到写,以说带写,说写结合”的科学规律,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充分练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种无话可说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
下面的两个片段就体现了以上的教学思想。
片段一: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出示魔术道具:一张纸、一个水杯)
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的表演道具?
生:刘老师的表演道具是一个水杯和一张白纸。
师:你来摸一摸这些道具,检验一下有没有问题?(学生检查道具)请你再做一次介绍。
生:刘老师表演的道具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水杯和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
师:看到这两件普通的道具,你们的小脑袋里是不是冒出了一些小问号呢?
生1:刘老师要给我们表演什么魔术呢?
生2:刘老师要用这个普通的水杯和白纸干什么呢?
师:我想你们的心情都一样吧,其实你们现在的心情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表示(出示成语、俗语):
满腹疑团 疑惑不解 一头雾水 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百思不得其解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脑袋上画问号—— 一脸疑惑
你们自由读一读,试着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词并思考)
生1:刘老师拿出了一张普普通通的水杯和白纸,“她到底想给我们表演什么魔术呢?”我们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生2:这些道具都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底能表演什么呢?我真是觉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
在这个片段中,我关注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当司空见惯的水杯、普普通通的白纸出现在学生眼前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疑惑,有的惊奇,有的感到神秘,有的觉得有趣,大家思潮涌动,内心情感喷薄欲出。此时,我给孩子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孩子们都激动地诉说了心中的感受,但语言表达显得比较单调。这时,我出示了一些成语、歇后语,这些词语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孩子们语言干涸的问题。学生用上这些生动的词语再来表达时,语言立刻变得丰富、生动起来,这样的语言训练显得更有层次,更有针对性。
片段二: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师:同学们,瞪大你们的双眼,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师操作倒转水杯)你看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
生:刘老师迅速地将水杯倒转过来,这时纸片挡住了水,水没有漏出来。
师:大家说得很对,但如何才能把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得更加生动有趣呢?请看这样的一组句子(出示一组句子):
那个鸡蛋像被搅晕了一样,终于慢慢悠悠地露出了小脑袋。接着鸡蛋如同被我施了魔法一样在杯中跳起了“水上芭蕾舞”。“真有趣!”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那种感觉胜过获得诺贝尔奖的兴奋。
这半个蛋壳就像是穿了盔甲一样,连刺了十几下就是不破。
最后一枚硬币“扑通”一声跳下水后,像训练有素的潜水员,在水中旋转了360度后,才安安稳稳地落入杯底。
师:自己读一读,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怎么样?
生:这些句子写得很生动,读起来很有意思,很有趣。
师:这些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写得这么有意思呢?
生1:他们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写法。
生2:他们还细致地描述了自己的心情。
生3:他们观察得很仔细,描写也很细致。
生4:这些小作者将自己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比如最后一句话。
师:请你们学学他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你看到的奇妙现象。
生1:刘老师倒转水杯,只见本来力量特别大的水,此刻就像一只乖乖的小绵羊一样老老实实地待在杯子里,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2:有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在我们眼前的水,再也发挥不了它的冲击力了,被一张小小的纸片拦住了去路。我觉得这个魔术真是太神奇了。刘老师真是太厉害了,不愧是刘谦的徒弟呀!
生3:原本力量非常弱小的纸片,这时就像顽强的战士一样拼命地挡住杯子里的水。“五、四、三、二、一”五秒钟过去了,刘老师成功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的同学激动地跳了起来。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只能说清楚却不能说生动、说具体的时候,我不急不躁地给他们出示了一组例句,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句子是如何写得精妙有趣的。在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发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巨大作用时,再让学生也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比喻,丰富的想象……一切信手拈来!
三、笔动——让亲身实践自然成文
这节课,我始终不忘这是学生的习作,这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我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神奇的魔术,更是带给学生生活,带给学生体验,带给学生感悟。从对魔术道具的观察,到对魔术的猜想,再到亲眼见证“水杯倒置水不漏”的神奇时刻,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内心感受在不断丰富,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被动地写、被动地看,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自主中进行——自己观察、自主表达、自主文成、自主评价,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无论是表达,还是写作,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如果每一节作文课,老师都能以学生的兴趣作为起点,相信学生会慢慢爱上写作,相信作文的百花园一定会芳草遍地,重新散发迷人的芬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