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宝钧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民用建筑作为建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地面施工技术的质量又对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保证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以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方面的主要通病为例,对其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民用建筑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面施工;分析;对策
在进行民用建筑的地面施工之后,在竣工前期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泥楼面空鼓、裂缝、起砂等质量通病。这些通病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但是还是会对民用建筑的功能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必须针对这些质量通病进行技术方面的分析,以保证民用建筑的整体质量。
1 基土的铺设与垫层施工
对于基土的铺设,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地面应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进行铺设;其次,填土时要进行分层夯实;再次,当填土对象为墙、柱的基础处时,应重叠夯填密实,对于相连处,也可以采用设缝的方式进行处理;最后,当基土下是非湿陷性的土层时,可填砂土,并用浇水的方式夯压密实,若为冻性土,则要做好防冻胀设计,不能在冻土层上直接填土施工。
1.1 灰土垫层
对于灰土垫层,要采用拌合料进行铺设,其厚度应大于100毫米;进行灰土拌合时,粘性土与磨细生石灰之间的体积比为7:3,在使用之前要洒水堆放8个小时;对于灰土拌合料,加水量应控制在总质量的16%,并使其颜色一致,维持一定温度,在对其进行铺设时,要随时铺设随时夯实,虚铺厚度在200到300毫米之间;灰土垫层要采用分段施工的形式,对于接槎位置要事先确定,且不能将该位置留在墙角或柱基处,在施工间歇后铺设灰土,要先将接槎处打扫干净,并在铺设后重叠夯实。
1.2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铺设砂垫层和砂石垫层之前要清除松散土、杂质和积水,并打两遍底夯,保证表面土层的密实性;在墙面位置弹线,并以地面标桩为基准找好标准;选用的砂应为质地坚硬的粗砂或中砂,且其中不能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石的匹配也应当满足施工要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应大于60毫米,砂石垫层的厚度应大于100毫米,并依据弹线,分段铺设;进行分段施工时,要对接头处进行斜槎处理,且上下层的接槎处要有500到1000毫米的错开距离。
1.3 碎石和碎砖垫层
对于石料的选择要求强度均匀且未风干,最大粒度为60毫米,碎石的垫层也不能大于100毫米,且要求均匀铺设,空隙用细石子进行填铺,细石子的粒径在5到25毫米之间,之后对碎石垫层进行碾压至碎石不松动;碎砖的砖料不能风化或酥松,也不能夹有片状的瓦片和有机杂质,粒度应小于60毫米,厚度小于100毫米,对碎砖进行分层摊铺后洒水湿润,并保证夯实后的厚度为原来厚度的四分之三;碎石和碎砖垫层表面允许有偏差存在,但对于表面平整度、坡度、标高、厚度都要在规定范围内。
1.4 三合土垫层
三合土采用材料为石灰、砂和碎砖的拌合料,每层的虚铺厚度为150毫米,夯实后厚度为120毫米;当采取先拌后铺的方法,熟石灰、砂和碎砖的体积比为1:3:6,若采取先铺后灌浆的方法,就要对碎砖先分层进行铺设,之后再灌浆并夯实,同时还要保证其表面的平整,搭接处也要夯压使之密实。
1.5 水泥混凝土垫层
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应大于60毫米,强度为C15;垫层设置的比例纵向收缩缝间距要小于6米,横向收缩缝间距要小于12米,其中前者做成平头缝或者肋板平头缝,后者做成假缝;缝间不能放置隔离材料,在浇筑时也要互相紧贴;垫层要分区段浇筑,并连续进行,若中间停歇时间较长,则要将接槎处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浇筑完工之后,要在12小时左右进行混凝土的覆盖、浇水与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
2 水泥楼面裂缝和空鼓
2.1 水泥楼面裂缝和水泥楼面空鼓
多层砖混结构的建筑,若在安装预应力空心板时在支座处没有用水泥砂浆找平或者铺设不均匀都会增大板的变形,或者是预应力空心板不合格以及对于板缝浇筑的护士,也都会使楼板的整体作用遭到损害,这些都是水泥楼面裂缝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首先对于预应力空心板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一定有具有出厂合格证,在安装前还要检查支座面的标高和质量,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之后进行安装,灌封要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并隔24小时浇水养护,并及时检查板缝是否有漏水情况。
水泥楼面产生空鼓的原因多是因为基层未清理彻底或者是搅拌不均。因此,在施工中要对过程进行严格要求,一定要彻底清理并清洗基层,并在上浆之前对基层进行湿润,并不能有积水产生,同时还要在地面进行贴饼防水,之后找平砂浆,还要保证砂浆的稠度,做到随拌随用,不留施工缝。当面层开始吸水时,要拍实且要用木抹抹平,在初凝前用铁抹压光并洒水养护,从而保证楼面不发生裂缝或起砂。
2.2 施工注意事项
首先,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一旦水灰比过大,就会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还可能在施工中造成砂浆泌水,对砂浆面层的强度造成进一步的损害,一旦发生磨损还会造成起灰泛砂。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从而保证地面施工的质量。
其次,要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对于水泥类楼面的压光,一般要进行三遍,第一遍在面层铺设后随时进行,目的是使面层材料能够平整、均匀和密实,并保证表面不出现水;第二遍则是在水泥初凝之后,在终凝前对表面压平、压光;最后一遍则是为了进一步将表面压实、压光,以不出现脚印或无明显脚印为宜。工作时长在3到5小时以内,以免对水泥砂浆的强度增长造成阻碍,也是为了防止如面层起灰、脱皮、裂缝等质量缺陷。
另外,还要注意养护时间,通常情况下,在压光完成24小时后,进行洒水养护,并连续养护1到2周,并避免过早使用,从而保证水泥能够充分硬化,水泥颗粒也能充分水化,加速硬度并提高其表面强度,进而有效防止干缩裂缝和起灰现象。
最后,一定要注意施工的温度,若是施工在冬天进行,就一定要防止其早期受冻。施工单位可以先安装好门窗的玻璃或者是用塑料薄膜纸板对窗口进行严密的封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增加取暖设备,保证施工地面的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温度也不宜过高,因为除了要保证室内的温度以外,还要保证室内的湿度。
3 结语
在民用建筑地面施工的过程中,地面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若想做好地面施工工作,就一定要对每个工序都细致掌握,并熟知民用建筑地面施工的技术,对施工效果从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民用建筑地面施工的质量,进而保证民用建筑的功能性。相信随着地面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功能效果也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浅谈民用建筑地面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2] 单丽艳,周江玫.对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及方法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3] 张玉山.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