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毅
摘 要: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只有通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深基坑技术合理运用,对深基坑技术运用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建设效果,确保我国高层建筑又好又快发展。文章就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提出笔者自身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技术;施工分析
高层建筑深基坑主要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应用需求的地下环境进行开发的一项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首先对挖掘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控制,依照施工条件和环境对区域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管理,降低可能出现的高层建筑施工问题。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对基坑中的造价、工艺、监理等内容进行落实,确保从根本上提升高层建筑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1 深基坑施工特点
深基坑主要指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在进行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其挖掘效果及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土壤强度、地下管线、周围自然环境等。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深基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深基坑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对支护操作要求非常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在进行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深基坑通过安全贮备有效增强了对施工风险的控制效果。第二,深基坑区域性较强:深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地质环境及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周围基坑区域性幅员较广,工程周围环境及条件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基坑周围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户及构筑物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建筑物及建筑设备。第三,基坑综合施工的系统性:在进行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深基坑需要将基础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要对基坑周围环境及基坑周围建筑物等进行监测、检测,除此之外,基坑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将土方开挖、支护施工等进行综合。
2 深基坑工程简介
某工程公寓项目总工由16层建筑物及地下停车场构成,深基坑开挖深度达到5.6~6.0cm,电梯井开挖深度达到8.0~8.5m,深基坑周长约520m。该高层公寓建筑物地层第一层结构主要为杂填土,覆盖整个地下空间,填土的层厚约为1.0~1.3m。第二层结构主要为褐色淤泥,面积覆盖大部分地下空间,呈固浆形状,厚度饱和,整体厚度状况达到20.0~25.0m。其他层为黄砂及其他粘稠土壤,呈浪状,无渗透现象,层厚大约为5.0m。在对上述工程区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区域地下水位均为3.0~3.5m,为典型浅型水位条件。该高层公寓项目位于商住功能性城区,主要以杂填土地质条件为主,地形平坦,基坑周围不存在大角度坡层。
3 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分析
在对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深基坑的地形和现场进行充分调查,在确定准确数据之后对当地进行工程控制,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人员要对工图纸进行详细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地质报告对整体施工细节进行规划和调整。要对基坑施工进行钻孔抽水试验,对抽水的试验报告及基坑渗透系数进行控制,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深基坑施工技术顺利实施。
3.1 基坑开挖技术及施工分析。当前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要对开挖层次进行控制,将每层的标高进行设计,依照开挖设计标高及喷锚支护内容实施开挖操作。深基坑开挖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对基坑进行分层取土,减少基坑的土体滑脱,增强基坑的稳定性。在这过程中选取的仍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原则,结合基坑的周围环境和基坑的地质特点,对基坑进行挖掘分析,确保深基坑挖掘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进行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还要对开挖中的土方进行垂直运输,对预留土体试验槽进行迅速清理,垫层封闭,防止出现干扰现象。
在本次高层深基坑施工的国策怀念高中,施工人员主要采取分层同挖的手段进行挖掘,将土体的安全距离进行定位,减少土体流失。施工人员通过一般比例对土体进行放坡,保证安全距离和坡度,对基坑进行挡墙和支撑,实现基坑的挖土。
3.2 基坑支护技术及施工分析。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支护方式主要包括悬臂式、混合式、重力式挡土墙三种支护方式。悬臂式支护结构通过利用基坑底部的岩土对地面的质量进行支撑,为深基坑支撑提供水压力和土压力,实现支护效果。混合式支护结构主要是将悬臂式结构作为支护主体,对悬臂式结构增加锚杆等,提高整体的支撑稳定性。重力式挡土结构主要依靠挡土自身的结构重量保持支撑效果,确保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实现对深基坑的支护。在对上述基坑支护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依照具体施工情况和施工条件,对基坑的支护形式进行正确选取,合理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安排。要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场地平整工作、土方开挖、对边壁进行修整、养护、灌浆进行全方位把握,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质量。
本次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依照地质勘测报告将施工现场定为三及基坑,对现场进行放坡开挖辅助土钉挂网喷浆及喷锚支护的形式。施工人员通过土钉支护+合理放坡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对基坑主体的控制效果,基坑支护稳定性大幅上升。
3.3 基坑排水技术及施工分析。本次施工的过程中集水井布置在后浇带位置上,井深超过基坑底部 1.5m,降水深度超过基底 0.5m。基坑整体使用M5水泥浆进行砌筑,井深度达到1.500m。除此之外,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对排水沟进行选取。本次排水沟主要为 250×250mm标准,主要建设在基坑四周围。排水沟附近设置沉淀池,排水沟紧邻市政管网。
3.4 基坑监测技术及控制分析。当前的基坑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锚索内力监测几方面。在基坑监测技术实施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开放挖土、基坑加护进行严格严格控制,将建筑环节作为主要监控内容,将监控技术落实到建设施工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进行深基坑挖土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基坑进行检测,对基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提高施工的效果。
本次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针对深基坑沉降状况进行控制,针对基坑的沉降变化量对基坑支护的效果进行评估。当基坑的整体水平位移点单位在+13.1mm~-13.3mm之间时,施工质量符合主体要求。在对支护进行监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可能影响支护的因素进行分析,对锚索应力、桩体受力进行控制,深基坑各项受力指标趋势走向平稳。
4 结语
高层建筑是当前建筑施工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基坑开挖技术、基坑支护技术和基坑排水技术进行分析,对深基坑监控操作进行全面提升和完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形变和基坑自身承受的压力。提高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落实效果,依照环境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对建筑结构和周围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封骥.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关键性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
[2] 方伟.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0(7).
[3] 熊焱.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与材料,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