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2014-05-04 17:41云桦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传播载体不断演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高校校园文化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着力探讨如何充分调动高校教育者和学生运用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关键词]新媒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检索便捷化、选择自由化、用户体验个性化和匿名性,其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既是接受新鲜事物的首要者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将新媒体运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开辟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又能有效的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因此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定义莫衷一是。新媒体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运用的技术手段比较新,信息覆盖范围比较广、传播速度比较快,在传播领域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基本上“新媒体”可以理解为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和卫星等介质,利用计算机、手机和电视机等终端,向人们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新媒体主要类型有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电视新媒体。

2.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为促进高校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以特定的校园行为方式和校园活动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即观念文化和活动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打上社会文化时代性的深深烙印的同时兼具包容性和创新性。

二、高校利用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海量信息传播的现代社会,传统媒体存在传播覆盖范围小、形式单一和反馈滞后造成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弱的不足之处。新媒体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在契合校园文化的特性的基础上使校园文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新媒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更充分的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更有效的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更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

当然,事情具有两面性。高校在利用新媒体为校园文化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一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使校园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学生可以更自由、更迅速的接收、发布和传播信息,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为透明。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健全。大量迷信、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很容易诱导学生误入歧途。二是容易引发大学生信任危机、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新媒体沟通的模式主要是人—机—人,互联网的虚拟性为学生提供了匿名发言和表现的平台,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但是长期沉迷网络致使学生疏于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三是过渡依赖新媒体,阻碍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新媒体的信息共享性,为学生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在“快餐阅读”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养成快速浏览资讯的习惯,在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忽略了深度阅读和分析,独立思考能力被削弱。此外,随意的复制粘贴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高校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运用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其次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和后勤人员都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参与者的媒介素养。高校应当主动学习媒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将他律与自律结合。同时适当加大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人财物的投入,建立健全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机制。

2.明确校园文化参与者的地位,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日趋明显,与教师的地位日渐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更具活力和张力。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要着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组织者,这就决定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锻炼自己的过程。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突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影响力。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有助于不同的校园文化相互借鉴、作用,从而不断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交际面,拓宽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首先,强化新媒体队伍建设, 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监督管理。重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使校园文化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其次,重点突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高校新媒体主要包括校园网、BBS论坛、微博和各类即时通讯。它们各具特点,各有利弊。高校运用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全面深入,还要把握重点。我院在学生文化建设方面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从经费、环境、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在衡量了校园媒体特性、学院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放弃人人网这个平台,着重健全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平台。除了及时发布学生关注的校园管理、文体活动信息,读书、就业信息及社会时事新闻。还开展了诸如“感恩母亲”、“工作说”、“最喜欢的叫兽”、“聆听心灵的足音”等主题讨论,通过新媒体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内部互相沟通交流,共享信息,不仅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能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熊澄宇.媒介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 45 页

[2]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1-25页

作者简介:云桦(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