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万莲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基地成立
文/孙万莲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入新的阶段,继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后,日前,中国法院推出一个重大举措,即全国唯一一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基地——“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成立,揭牌仪式在上海高院举行。
最高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平,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出席仪式并为基地揭牌。
近年来,中国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长迅速。据统计,2013年全国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一、二审案件已超过11万件,成为全球受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一些在国际上属于前沿领域的新类型知产案件,以及与其他国家法院、司法机构受理案件存在关联的知产案件已经越来越多。仅在上海,历年来就受理了不少具有国际影响的案件,如北京锐邦涌和科贸公司诉强生公司垄断纠纷案、诺基亚公司诉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美国圣莱科特公司诉华奇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和专利纠纷系列案、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诉美国高通公司等侵害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2013年12月,最高法院批复同意在上海成立“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并明确此举旨在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验丰富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畅通交流渠道,拓宽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容,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坚持中国特色,贡献中国经验,有效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陶凯元表示,此次成立“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是最高人民法院促进知识产权审判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制度创新,意义重大而深远。基地不仅是中国法院了解和获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展示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中国法院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平台。
此外,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扎实前进,大大激发了全民创新热情,有力推动了我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切实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基地的成立和建设,体现了真诚、开放、合作的态度,将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和透明度,助力国家经济外交和司法合作。
记者了解到,知识产权工作在上海一直备受关注。2012年,上海颁布了《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未来10年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上海高院先后接待的曾任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法官雷德、美国知识产权人协会代表团、英格兰及威尔士上诉法院知识产权法官罗宾·雅各布爵士、韩国专利审判院院长李在薰等国际知名人士,均对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分别在2008年度、2010年度的《“特别301”报告》中指出“上海司法系统官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愈来愈多的外商选择在上海提起知识产权诉讼”、“产业界人士向来认为上海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总体情况中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具有很强的公信力。2012年,上海高院民三庭(即知识产权庭)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保护奖”。
实际上,上海法院在承办国际会议、开展国际交流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05年9月,上海高院曾成功承办了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部分会议,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参会。同时,受最高法院委托,上海高院每年承办一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此外,上海法院选派法官先后赴美、德等国进行培训,目前已拥有一批外语、法律专业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成立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重在打造“适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需要的平台”。基地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最高法院和上海高院相关领导担任,主要负责协调、指导基地开展重大国际交流项目。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报审批立项等工作。
基地将在最高法院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紧紧围绕法院的中心工作和外事工作总体规划开展国际交流工作,充分发挥“平台效应”,整合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陶凯元对基地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四点希望。首先,要强化机制建设,尽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国外司法机构、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的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其次,要强化国际视野,打造适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需要的平台,深入开展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交流合作,充实精通知识产权法律与外语的国际化人才。再次,要强化司法特色,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交流广度与深度。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需要出发,选择交流议题,从议题的多样性、参与者的广泛性,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交流的广度;从议题的专业性、前瞻性、参与者的专业性,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交流的深度。最后,要强化品牌效应,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基地。力争通过开展更多的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基地的品牌效应,使之成为能吸引全球知识产权领域有影响力人士乐于参与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崔亚东表示,上海法院将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地建设发展好“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努力发挥基地的功能作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发挥基地的窗口优势,向世界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培养高素质知识产权法官和人才,不断提升上海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姜平要求,上海法院要以基地挂牌为契机,发挥上海特有的地域和国际窗口优势,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要积极服务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和上海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建设;要创新交流形式,提升交流效果;要强化国际视野,既要大胆了解和吸收国际成熟经验和方法,又要善于让国外同行分享中国的有益经验。
最高法院外事局、民三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市政协社法委,市法制办、市外事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或机构负责人,上海三级法院、市法学会、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海关、市检察院、市律协等单位代表,以及部分国家驻沪领事馆官员、中外媒体记者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