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靓
摘 要:城市道路绿地受地域、土壤、用地性质及当地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地区造就不同的道路形态,不同的植物基调及生物环境又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文章针对聊城经济开发区道路绿地系统规划进行阐述,从而提出对区域性道路规划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区域规划策略;特色定位;片区植物规划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开发,道路景观作为重要的骨架,其相关的景观定位、风格规划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区域的远期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已有的道路绿化结构中,优化、规整、提升道路绿地系统的内容也是如今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方向。
聊城市经济发开区位于属于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处,管辖面积约389.4平方公里(图1)。2013年晋级为“国家级”的开发区,以此为契机,打造集居住、商贸、教育、休闲娱乐、物流、工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
该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已形成了一定的绿化景观基础。如何准确对区域内现有道路、规划道路的景观进行梳理、重新定位,并合理的规划、提升道路绿地的景观特色,在适应该区域现阶段发展的同时,实现对该区域未来发展的指导和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挑战。
1 城市区域的特色内涵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建以城市为主体背景,准确适当的挖掘、把握区域性的特色内涵有助于其特色的形成,相对于聊城经济开发区来讲,水文化、生态及工业内涵是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
1.1 水文化内涵
聊城市誉为“江北水城”,京杭运河由此穿过,水文化为其独有的城市特色。依托水文化,结合经济规划以别具特色的水资源为载体,打造特色道路景观。
1.2 生态内涵
基于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发展,许多城市规划了“都市郊野圈”,因此该区规划需以各类休闲生态园为载体,构造道路景观骨架,打造聊城生态品牌。
1.3 工业内涵
该区用地骨架类型为工业开发、仓储用地等,此类为该区的产业构架和特色,在道路景观中,需把握工业内涵。
2 区域性规划策略
通过对聊城开发区特色内涵的阐述,立足于打造城市道路的新景观、新功能、新风貌为基本点,确定区域性规划策略。对此,设计师提出以道路景观为核心展现欣欣向荣、开放现代的区域空间形象。通过整合道路绿地景观网,重塑道路生态网络系统,运用特色植物组织框架,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树、步移景异”的城市交通绿地系统,形成特色道路街道景观。
2.1 构建复合结构的网络
树立景观体系,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提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面上来,突破传统意义上将道路绿带视为平面的“线”的思路,将其视为具有空间意义的“绿色走廊”,并通过多材质、多功能、等配套设施的补充构建,形成复合结构的绿色网络,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
2.2 营造人性化的绿色交通空间
形成特色绿地网路,通过对整体用地分析,对道路系统重新定义与划分,因地制宜,梳理以为人服务的绿地空间脉络,实现对原址特征的延续和共生,并创造“人性交通”的绿色道路空间意象——“千变万化多条道,动观静赏两相宜”。
2.3 植物分区特色规划
对植物进行把控,打造植物特色道路景观,通过对行道树及主基调树种的设定,对主干道及片区进行相应的规划、把控;片区内的植物配置特色则根据道路等级及分区用地分别制定具体的配置模式与节奏尺度,并进行色相、色系的搭配,提出区域特色方案。与此同时,规划师对道路景观的把控上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差,给予远近期相结合的分期规划设计,在满足近期获得景观特色基底的同时,适应开发区的远期规划发展(图2)。
3 总体规划
3.1 规划原则
3.1.1 系统性
运用网络化、系统化的方法来全面整合道路景观设计,使城市的绿色廊道、城市文化气质能够有机有序的表达。
3.1.2 生态性
植配体系建立中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尽量加强植物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的生态环境。
3.1.3 层次性
道路绿地的布置要按各条道路的特色、所在区位、历史沿革、人流情况等加以等级划分,使新城道路绿地景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1.4 特色性
本案从城市整体出发,在新城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形成新城的整体特征和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
3.2 绿地规划景观结构
根据调研,将片区内主要道路骨架定位为:“四轴通南北、三廊跨新区、一河镶绿带、绿脉绕新城、节点均布、绿网如织”的正字型布局,形成“三横、五纵、一环、多点”道路景观格局(如图3)。
四轴: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包含(由东向西)中华路、庐山路、东外环路、机场东路。
三廊:东西向城市主体干道,包含(由北向南)黑龙江路、辽河路、东昌路。
一河:四新河为徒骇河的流,南北贯穿,构成其水文化景观带。
绿脉:经济开发区周边道路厚重的绿化防护景观林带。
节点:重要路段道路交汇处及停留或展示空间,展示新城风貌。
绿网:构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网。
3.3 慢行系统综合布局
针对非机动车及步行的需求,在区内的道路节点绿地、绿化带中贯穿可穿行的游步道、健身道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慢行系统网络(图4)。
3.4 绿地分类规划
根据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用地性质(商业、生活服务、生产、仓储用地),将其划分为四个区:核心商圈、居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图5)。
核心商圈:以“精”为核心,道路绿地精致、细腻、奢华,展现核心商圈的繁华、休闲、人文、高品质理念。
居住区:以“幽”为核心,道路绿地自然、层次、丰富,展现宜人、静谧、舒适、人本的氛围。
工业区:以“葱”为核心,道路绿地规整、简洁、明快,形成经济、防护、通达的生态屏障。
物流园区:以“畅”为核心,把握安全、生态、通畅的定位,打造生态、韵律、快速的道路景观体系。
3.5 道路节点规划
道路景观节点结合用地性质及文化脉络构建进行区分(图6)。
核心节点:中华路与东昌路的交叉口,具有区域地标的意义。
文化节点:以东昌路与庐山、滨河、机场东路三条道路的交叉口作为三个片区的文化象征节点。
展示节点:以济馆高速与东外环、机场东路的交叉口为切入点进行展示。
滨水节点:以滨河路与黑龙江、辽河路的交叉口为骨架,打造滨水特色。
4 植物规划
区域内巧妙运用植物色彩,用“橙”、“黄”、“绿”、“红”分别打造新城四区(核心商圈、居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的植物景观基调,四种颜色交相辉映,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城市印象(表1),用大手笔、大气势打造新城廊道绿化景观,塑造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5 结语
通过项目分析,从道路总体定位、景观结构、片区绿地用地分类、分区规划定位、道路节点、植物规划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用特色植物组织框架的手法,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树、步移景异”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为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性的依据。
城市的道路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多种景观元素的协调与安排,因此道路绿地区域规划中我们应当融入城市内涵,反映城市风貌,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恢复功能、景观功能,才能营造出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地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区域性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需要结合时代主题和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于本项目的规划特色视角,给予相应的启发。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规划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费文君,王浩.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改造方法初探—以栾城县裕泰路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2,02.
[2] 张广海,王晶.基于区域合作的聊城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05.
[3] 张力.城市景观中的道路绿化设计研究—以江南部分城市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王浩,汪辉,李崇富等.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2.
居住区:以“幽”为核心,道路绿地自然、层次、丰富,展现宜人、静谧、舒适、人本的氛围。
工业区:以“葱”为核心,道路绿地规整、简洁、明快,形成经济、防护、通达的生态屏障。
物流园区:以“畅”为核心,把握安全、生态、通畅的定位,打造生态、韵律、快速的道路景观体系。
3.5 道路节点规划
道路景观节点结合用地性质及文化脉络构建进行区分(图6)。
核心节点:中华路与东昌路的交叉口,具有区域地标的意义。
文化节点:以东昌路与庐山、滨河、机场东路三条道路的交叉口作为三个片区的文化象征节点。
展示节点:以济馆高速与东外环、机场东路的交叉口为切入点进行展示。
滨水节点:以滨河路与黑龙江、辽河路的交叉口为骨架,打造滨水特色。
4 植物规划
区域内巧妙运用植物色彩,用“橙”、“黄”、“绿”、“红”分别打造新城四区(核心商圈、居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的植物景观基调,四种颜色交相辉映,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城市印象(表1),用大手笔、大气势打造新城廊道绿化景观,塑造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5 结语
通过项目分析,从道路总体定位、景观结构、片区绿地用地分类、分区规划定位、道路节点、植物规划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用特色植物组织框架的手法,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树、步移景异”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为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性的依据。
城市的道路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多种景观元素的协调与安排,因此道路绿地区域规划中我们应当融入城市内涵,反映城市风貌,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恢复功能、景观功能,才能营造出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地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区域性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需要结合时代主题和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于本项目的规划特色视角,给予相应的启发。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规划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费文君,王浩.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改造方法初探—以栾城县裕泰路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2,02.
[2] 张广海,王晶.基于区域合作的聊城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05.
[3] 张力.城市景观中的道路绿化设计研究—以江南部分城市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王浩,汪辉,李崇富等.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2.
居住区:以“幽”为核心,道路绿地自然、层次、丰富,展现宜人、静谧、舒适、人本的氛围。
工业区:以“葱”为核心,道路绿地规整、简洁、明快,形成经济、防护、通达的生态屏障。
物流园区:以“畅”为核心,把握安全、生态、通畅的定位,打造生态、韵律、快速的道路景观体系。
3.5 道路节点规划
道路景观节点结合用地性质及文化脉络构建进行区分(图6)。
核心节点:中华路与东昌路的交叉口,具有区域地标的意义。
文化节点:以东昌路与庐山、滨河、机场东路三条道路的交叉口作为三个片区的文化象征节点。
展示节点:以济馆高速与东外环、机场东路的交叉口为切入点进行展示。
滨水节点:以滨河路与黑龙江、辽河路的交叉口为骨架,打造滨水特色。
4 植物规划
区域内巧妙运用植物色彩,用“橙”、“黄”、“绿”、“红”分别打造新城四区(核心商圈、居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的植物景观基调,四种颜色交相辉映,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城市印象(表1),用大手笔、大气势打造新城廊道绿化景观,塑造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5 结语
通过项目分析,从道路总体定位、景观结构、片区绿地用地分类、分区规划定位、道路节点、植物规划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用特色植物组织框架的手法,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树、步移景异”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为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性的依据。
城市的道路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多种景观元素的协调与安排,因此道路绿地区域规划中我们应当融入城市内涵,反映城市风貌,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恢复功能、景观功能,才能营造出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地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区域性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需要结合时代主题和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于本项目的规划特色视角,给予相应的启发。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规划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费文君,王浩.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改造方法初探—以栾城县裕泰路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2,02.
[2] 张广海,王晶.基于区域合作的聊城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05.
[3] 张力.城市景观中的道路绿化设计研究—以江南部分城市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王浩,汪辉,李崇富等.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