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牮楠
摘 要:地铁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因其结构封闭、环境特殊,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的伤亡和损失。文章析了地铁火灾的特点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火灾的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从“防”和“治”两方面入手,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体系,最大程度上预防地铁火灾及降低伤亡和损失。
关键词:地铁;火灾;预防;处置
地铁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的交通动脉和生命线。地铁的开通,对于城市的交通、面貌、房产、商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公共交通设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4年1月,国内已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台北、广州、武汉、深圳、南京、高雄、沈阳、成都、佛山、重庆、西安、苏州、昆明、杭州、哈尔滨、郑州等20个城市的地铁在运营中,另外有大连、长春、石家庄、无锡、宁波、福州、长沙、常州、徐州、济南等24个城市的地铁正在进行线网规划或已投入工程建设中。
然而,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来说,地铁车站内部建筑结构复杂、环境特殊、机电设备繁多,既有可能遭遇水淹、台风、地震、雷击、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又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工程事故、行车事故等人为灾害。自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开通以来,从世界地铁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和事故经历来看,在上述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和造成危害损失最大的是火灾。
我国地铁自1969年相继投入运行以来,也发生了较多火灾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月,共发生火灾158起,其中重大火灾3起,特大火灾1起。1969年11月11日,我国北京市地铁万寿路车站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300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1984年12月,天津地铁值班室发生火灾事故。1999年7月29日,广州地铁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0.6万元。2005年8月27日,北京地铁环线一地铁列车车厢着火。由此可见,地铁火灾已经严重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由于地铁具有通风与照明条件差、排烟困难、散热慢、内部环境复杂、安全疏散和扑救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等特点,地铁的火灾预防和应对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1 地铁火灾的有效预防
分析近年来地铁火灾的事故案例,不难发现,造成地铁火灾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乘客携带违禁品、乱扔烟头、故意纵火等不安全行为,地铁工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范进行违章操作,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不彻底等忽视火灾防治的工作;二是硬件原因,主要包括地铁工程或车辆材料选用不合标准,消防设施设置不到位,信息设备反应不畅通,地铁内电气设备存在缺陷或老化等消防隐患;三是管理原因,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或操作管理没有完善的规范、执行混乱,对员工的防火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到位,未制定防火预案等。针对上述三大类造成地铁或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1 加强对人员的教育管理和业务培训
1.1.1 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地铁运营部门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意识,增加火灾预防方面的安全知识,使地铁工作人员懂得如何预防火灾,掌握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使用常识。安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危险源,并能够及时上报信息并有效处置。
1.1.2 对民众的防火安全宣传和教育。地铁火灾的预防还必须依靠乘客牢固的安全意识和积极地进行配合。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一定规模的消防安全教育,使群众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地铁运营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在车站内及列车上进行消防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1.2 增强地铁内部硬件设施的防火性能
1.2.1 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和材料。设计时要严格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包括建筑结构、电气设备、车体内部、消防设施等。地铁系统中使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车站和车辆内部的用具、设备、设施和材料都必须符合耐火等级要求,并进行阻燃处理。消防设备要保持完好和信号通畅,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查,保证无故障。
1.2.2 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地铁运营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安全规范,定期对地铁车站内的变配电设备、线路及车辆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排除电火、电路、电气等问题造成的火灾隐患,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事故通风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灭火设施及器材装备等消防设施,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完整有效。
1.3 加强地铁运营消防安全的内外监管
1.3.1 加强地铁系统内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地铁火灾的主要执行部门是地铁运营部门,地铁运营部门应建立有效可行的安全检查制度,并付诸实施;在地铁入口和站台处设置安全巡视人员,对站台和列车内的情况进行即时的动态监管,防止出现人为事故;加强对乘客进站的安全检查力度和消防安全教育;能够预防紧急情况,制定多套紧急预案,和消防部门共同组织防火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和乘客对突发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1.3.2 外部对地铁消防安全的宏观管理。地铁火灾的预防除了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承担直接的管理职责,更重要的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执行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从外部对地铁消防安全进行宏观管理,主要指建立和健全防火安全的法律体系,制定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条例等;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政府部门应成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或专家小组,在预见到一些可能的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及时告知相关管理和执行部门,制定应急预案以采取措施预防突发的安全事故。
2 地铁火灾的处置措施
即使从人员、硬件、管理等各方面做好对火灾的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依然无法绝对避免。当地铁车辆或车站内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有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伤亡和损失、迅速有效的在短时间内疏散人员,是下文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2.1 地铁车辆内发生火灾的有效处置
地铁隧道内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发生火灾事故的特殊处置和疏散办法。当列车车辆内部发生火灾时,列车的火灾位置将会报警,乘客也应立即向工作人员报警;驾驶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应立即向控制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并控制好行车速度,将列车驶入利于人员疏散的地点;地铁内部工作人员应及时通过广播等通信设备指导乘客疏散,告知乘客疏散方向及要求和注意事项;驾驶员应立即通知前方站台做好应对准备,事先疏散车站内的候车人员,清理疏散通道和站内空间,以便于车内人员及时迅速疏散。
2.2 地铁车站内发生火灾的有效处置
若地铁车站内发生火灾,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第一时间疏散乘客,向乘客提供防烟防毒面具、毛巾、口罩等装备,同时停止车站空调水系统,改为火灾情况下的通风模式;地铁车站内工作人员应按照分工,分头组织乘客向不同的出口疏散;调度中心应立即通知各相关车辆,禁止在本车站停靠,同时控制好行车速度,以免造成更加恶性的影响;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车站内消防系统和消防设施,有效扑救火灾并组织人员疏散。
3 结语
地铁作为大容量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人们交通出行的首选,而安全运营是交通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准则,因此,地铁火灾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也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地铁火灾的防治更多地需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和治理应是地铁火灾防治体系中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从预防入手,做好人员的管理教育,做好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才能有效地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只有认真吸取火灾事故的教训,总结火灾防治工作中的不足,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火灾事故,更好地维护地铁的安全、快速运行,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