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妈妈的味道
李丹崖
提及妈妈的味道,第一感觉应该是吃食,从第一口母乳,到母亲烹饪的可口饭菜,可以说,我们是在母亲的味道里长大的。
《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味道”了。民以食为天,味道是食品的终极归宿。
一盘黄花菜里,可能藏着一个春天;一份家常鱼里,可能蕴含温馨的天伦;一口馒头中,或许寄存着愁肠百结的往事;一碟咸菜里的人和事,或许能够腌得人心灵流泪。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词。妈妈和美食,天生就是分不开的。
中国有句古话:儿不嫌母丑。其实,儿子也不挑剔母亲的菜肴。哪怕是当时偏食,后来的回忆里也有羞愧和悔悟。
方八另先生写过一本书,名字就是《妈妈的味道》。泛黄的封面,透着光阴的味道,一个菜肴一个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他的家乡的地域文化,还能让我们在每一道美味佳肴里,找寻母亲当年做饭的样子。
一千位母亲,就有一千种拿手菜。这些拿手菜,在多年以后,还会在儿女的舌尖津津乐道,或者是做给别的人吃,吃菜时,遇人夸赞,会理所当然地介绍:这道菜,若是换作母亲做,不知道比这要好吃到多少呢!一位诗人写下这样的句子:
好吃不过妈妈菜,妈妈的菜肴里有深爱。清晨蒸呀中午炒,晚上还要把汤煲,岁月匆匆翩然过,膝下承欢儿孙多,一样的菜肴里长大,妈妈的味道有哲学。
妈妈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林语堂说,幸福很简单:“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是的,在这个食品安全堪忧、不能常回家看看的时代,最安心还是“父母制造”。
我们吃着妈妈做的菜长大,翅膀逐渐硬实了,学会飞翔。切记,在故乡的老榆树旁,永远有一双眼睛遥望你,那就是妈妈。
生活就是一道菜。回忆就是不停地翻炒,待到菜肴熟了,可以上桌了,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现母亲老了。黑发变银丝,手也钝了,眼也花了,做菜的火候掌握也不比从前。这时候,我们要搀着母亲,到客厅去,默默地系上围裙,洗手,择菜,下油,放料,菜香四溢,端给母亲吃,说,妈,你尝尝,有没有你当年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