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传扬千年的《劝学诗》,因其极大的影响力,让他的作者宋真宗赵恒也成了名人。其实,这位真宗皇帝的成就可并非仅止于此,他的治吏也是很了不起的。
首先,就是给百官钦定七条戒律。第一清心。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变,则政务自正。第二奉公。廉洁自律,则民自畏服。第三修德。以德教化百姓,不能专尚威猛。第四责实。专求实效,勿兢虚誉。第五明察。勤察民情,不要使赋役不均、刑罚不公。第六劝课。劝逾百姓,勤于孝悌之行和农桑之务。第七革弊。关心民众疾苦兴利除弊。各级衙门都要将此御制戒条置于醒目之处,时时警醒,犯戒者将被严惩。
其次,是以诸多具体措施,来保证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反贪和治腐。要进入宋朝的衙门弄个公务员当当,首先要过试用期这一关,转正后才具有官员资格并享受有关待遇。但是要转正光试用期满符合条件还不够,还必须得有若干正式官员保举才行,可是有贪污记录者不在被保举之列。当时制度规定无论是否正式官员,均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同样曾有贪污劣迹点者不在范围之内。还有,凡重要职务或接触钱财的部门,例行的升迁调职,有贪污腐败前科者,一律无缘。贪贿官员,皆被记录在案。职务变动时,必须及时向吏部说明自己的曾经的污点,并且不得随意更改姓名,就如同被终生钉在耻辱柱上一样。凡官员犯了贪贿,他的上司,还有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被追究连带责任而受到处罚。
以七戒教育于先,用恳挚之心,泣血之口,启良知,醒道德,使之遵纪守法,不去触碰高压线。以严明的制度措施紧随其后,功必赏,过必罚,罪必惩,铁石心肠,铁血执法,使之不敢逾越雷池,亵渎法律的神圣和尊严。
真宗皇帝原则性很强,十分注意对官员的体验考察,特别是在提拔重用时,他知道,倘若不慎用错一个人,那么很快就可以影响一大片。王辟之的《渑水燕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真宗赵恒曾对一个在地方任职的郎官印象不错,觉得他品德高尚,做事得体,口碑也还可以,就想等机会把他调回中央,委以重任。机会终于来了,朝廷下旨要他进京述职。这个郎官不知是升迁之心过于迫切,抑或是一时犯了糊涂,竟将煌煌七戒忘诸脑后,面见皇帝的前夜,驿馆中的他睡不着觉,偷偷地去权门中拜谒走动,试图以不正当途径达到平步青云之目的。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一切活动均在真宗皇帝的视野之内,他辛辛苦苦留给皇帝的好印象顷刻间土崩瓦解,葬送了几乎板上钉钉的好运。
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舍此,别无他途。因为,只有这样,风才能清,气才能正,人才能尽其才,物才能尽其用,百姓才能心悦诚服,国家才有希望和未来。这不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义吗?这不也正是中国梦的底蕴与内涵吗?
责任编辑: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