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几岁那年,给父母写过一封信。具体内容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年满腔委屈不知与谁说,好久才鼓足勇气在灯下,写就了一封长达3页纸的信。写完之后,既忐忑不安又期盼地悄悄放到父母的房间。期盼的心情,是更甚于忐忑不安与惊慌的。多么希望他们能明白我之所苦所求。然而,结果是他们并没有就这封信与我深谈,甚至连主动提起亦没有,只是在某一天,漫不经心、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那封信,我们看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从此以后,少年向父母敞开的那扇心门,轰然关上,再也没有打开。
时过境迁,这件事本已藏在回忆的高阁深处,无人触碰,积满了灰尘,却被一封母亲写给女儿的信勾了出来。
那是一个深夜,一位大姐让我帮她看看电脑是怎么回事,因为每天她都要登录QQ去查看女儿的留言。因为时差问题,这是她们平时保持沟通最重要的途径。后来因此开启了她的话匣子,对这个唯一的女儿她又喜又忧,因为女儿踏入成年的门槛,即将面对爱情的绮丽与失意。
讲了一会儿,她突然起身,进屋翻出一封信,说这是她写的草稿。她从头到尾读了这封信给我听,轰然一下,我的心被拉回少年时代,我是以怎样的心情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最后一部分,她写道:“不要因为对你的一点好,就误以为那是爱情。”这句话,瞬间击中我,让我有一种眼泪喷涌的冲动。
大姐说,她跟女儿说过一席话,假如她不幸年少怀孕,她作为母亲最需要做的事,不是去指责或者训斥她,而是带她去一个最安全的医院,去做一个最安全的手术,不要让其他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这封信令我流泪。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倒流,我亦能收到来自父母的一封回信。不管写的是什么,都好。
(高嘉华荐自《现代妇女》)
责编: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