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那年,高二,去外地的长途车上,我坐倒数第二排靠窗的座位。
车开的途中,上来五个男青年,二十多岁,全部在最后一排坐下,其中两个手里拎着很粗的钢管。他们上来过了没有多久,我发现腿边突然多了一只手臂,还在不停地动,吓我一大跳,随后,我发现是后座伸过来的一只手——那人在偷坐我邻座男人裤袋里的钱包。我朝后座看去,有个人还冲我若无其事地笑了下。我赶紧转过头来。
惊慌,心跳加速,血液上涌,这是当时我的反应。同时,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告诉坐我的邻座。我一边害怕,一边又因为要付诸行动而紧张。我拼命让自己冷静下来,迅速想办法。我想,用什么办法告诉他呢?告诉售票员?也许不错,可是我是坐在里面的。
最后,我想了个主意,趁着售票员来收钱,我递钱出去的时候,不去看旁边的人,用手肘碰他,然后轻声说:“有人偷你东西。”
他很快就警觉了,捂紧了口袋。我也松了口气,坦然了。
约二十分钟后,他下了车。这时候他有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下车后,在车门边朝车里喊:“哼!敢偷老子的钱,你们有种下来……”
最后一排的五个人刷地站了起来,还拎着他们的钢管。但是车很快开了。只留下那个站在原地朝着车骂骂咧咧的男人。
车开动没有多久,最后一排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坐在了我旁边的空位上。
后面四个人,旁边一个。我靠窗,窗打不开,我们在车的最后面。他们都是男的,都比我大。
很难去描述当时的心情。
大脑空白,口干舌燥,两腿发软,心脏跳得那么快,急促如擂鼓……我看着窗外,假装很平静,可是手不受控制地抖,用一只手握住,但两只手都抖了起来。手心汗湿了,在牛仔裤上颤抖着蹭干。
想,我会遇到什么事呢?我明年就要高考了,就要上大学了,我才十六岁。我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孩子。最疼爱我的爷爷还在等我回家。我会在外面那些绿油油的田野里消失吗?……
这些全都是当时闪现在脑子里的念头。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在那种紧逼过来的压迫感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恐惧之下,人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最后,我做了个决定。
我突然站了起来。旁边的男青年似乎愣了一下。我说:“我要下车。”他好像没反应过来,又呆了一下,然后勉强给我让了让。
我想如果我下车的话,他们也许会跟着下来吧。我在开着的车上拖着发软的双腿慢慢往前走,脑子里飞速转动。然后,我跟售票员说我不下车,我走到最前面,司机旁边的、也就是长途车的副驾驶位子坐下。
车到了目的地,我还是不敢下车。所有人都下去了,包括那五个人。他们是最后下去的。其中有一个特地走过来,走到我这边来问我:“小妹妹,你要去哪儿啊?”我一定面无表情,但是手又开始发抖。
等他们走后,这辆车马上就要掉转回去,我央求售票员和司机带我回去,我不知道如果我下车那五个人会对我怎样。他们知道那群人是长途车上的惯偷。他们问我家在哪里,我说了。我家在一个不大的小城里,人们互相都认识点,我和司机的家离的还很近,他们就把我带回去了,跟着他们的原车返回。我从头到尾都没有下过车。
因为十六岁时的那件事,我被家里所有人警告不许再多管闲事,但我还是忍不住。
今年年初,我家楼下那户有个女人撕心裂肺地喊救命,惊动四面八方,我见她离我最近,帮她报警(后来得知她被斩断两根手指),被我妈骂得狗血喷头。
我想也许从小看的武侠、侦探作品,那些路见不平,那种行侠仗义伴随着成长根植在我的骨髓里。何况,我自己也是女性,万一哪天我也遇见这种事了呢?被歹徒堵在家里,出地铁被莫名其妙带走,或者有人问我要电话。绝望无助的时候我该多么盼着有人能帮我一把啊。
可是,那个车上认怂、下车叫嚣、对我不管不顾、把我置于危险境地的男人,我永远都记得。
我也永远记得当时因为恐惧、后来因为后怕而止不住发抖的双手。
我常常想,如果后来我被那几个人打死了或者打残了,那男人是永远没可能知道更不可能会为此负一点责任的吧。
也因此,在所有类似的情况下——是说,暴徒行凶路人漠视的事件里,我都不会去指责那些路人无作为,最多是在力量极为悬殊的时候感慨为什么大家不团结起来,但我不会指责没有人去挺身而出,因为我尝过那滋味。
哪怕最终我脱险了,那滋味也并不怎么好受。
我深切地明白面对自身可能会遭受的暴力一瞬间涌上的恐惧,那种恐惧会牢牢压制住自己一切的想法,身体的本能必然是呆滞、抗拒、逃跑,这是天性。
不过,当群体在面对一个或者一小撮暴徒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做点什么。
第一步打110报警,第二步打120叫救护车,第三步大喊“警察来了”——这虽然不能够阻止,起码可以干扰暴徒,使他(们)分心,第四步迅速集结起人群中的青壮年,增强己方备战心理,利用可靠有效的器物,以众对寡。
第四点的要求很高,这要求人群中有至少一个人是具有冷静头脑、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能把一盘散沙的人们联合起来。
侠义之心是很宝贵的,每一个有着血性和正义感的人都是好样的;但是,保有这份侠义之心的同时,也是要好好保护自己,以在每一次挺身而出后,得以全身而退。
由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要面对对于自身的威胁,还是面临良心的两难选择。
还是那句话——挺身而出,全身而退,就是我们的目标。
(池超群荐自《青年文摘·彩版》)
责编: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