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作文起步的法宝

2014-04-29 00:00:00郎春花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4年9期

小朋友,你是否在为写作不知从何下手而苦恼?是否在为作文中没有好词好句而心烦?想要抛开这些小烦恼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去寻找一条通往快乐作文的林荫小道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的这句让阎都督拍案叫绝的话,你一定记得吧!可你知道吗?这句好句并非凭空而来哦,他是模仿了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王勃做到了这一点,他在博览群书之后,在恰当的时间、场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改写出了比前人更为出色的诗句。

大家是否从王勃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如果你猜到了是模仿,那么请不必怀疑,模仿绝不会让你失去个性,更不是简单抄袭。老师告诉你,巧妙的模仿真的是写好作文的一大秘诀哦!

在我们班,同学们经常会玩这样的作文小游戏,在学过的课文中,在同学们自主推荐的课外书中选出最美、最具特色的句子,拿来当“擂主”,同学们仿写“打擂”,比一比谁写得更妙,能“攻擂”成功。

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九月,当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选自课文《北大荒的秋天》

这句话作为写景文的开头,显得特别优美,有意境,比普通的“秋天来了”更能吸引人。看看三(6)班同学模仿的句子吧:

1、三月,当第一朵梅花绽开笑脸之时,南京的春天也就来了。

2、七月,当第一声蝉鸣在你耳边响起之时,夏天也就来了。

3、当“虫儿飞”的音乐再一次响起,我们快乐的课间生活也就来了。

4、当“哈哈哈……”的笑声一如既往地飘入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知道“开心果”杨奕笑来了。

瞧,模仿确实很神奇吧,一篇优秀写景作文的开头,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去思考,去学习,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写景、写事、写人的各种文章中呢!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看:“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选自课文《西湖》

模仿句:站在梅花山头,只见远处那云霞般的梅花,一株红、一株粉,一株浓,一株淡,真是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美妙。

又如,学习了《雪儿》一课,刘思雨同学觉得那个飘飘悠悠的白云很是吸引她,于是她在写《我的同桌》时,写下了这样的开头:“我的同桌就像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千变万化,一会是李子凡,一会是杨奕笑,一会是严少卿……这不,这学期又换成了‘调皮大王’吴东东。”董旻秋同学则把《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句子也用到了同桌身上“你别看她长得瘦,细胳膊细腿,却如此好动,仿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读了这些句子,你是否有了一些启发,明白如何让自己作文中的语言也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有文采了呢?但一篇好作文仅仅有好句子还不够,还需要在构段与构篇上下功夫。这些其实也不难,我们的教材与课外书仍旧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模仿材料!

学过《东方之珠》《美丽的南沙群岛》等一系列文章后,我们一定有所发现,这些文章的重点段落都是以“中心句”开头,展开部分,既可以列举实例,也可以通过因果关系的表述展开描写。只要牢牢记住后面的内容紧紧扣住这句“中心句”来写,也就对了。掌握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很重要,当你熟练掌握这样的构段方式后,写好作文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篇的构成与构段非常相似。从一定意义上说,段是篇的浓缩,篇是段的扩展。我们也可以从好多教材中感受到,构篇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也就是先总的概括写某处景、某个人、某件事的主要特点,然后用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叙述去展开描写,结尾再作总结。当你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这些好例子时,相信你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文源”。

同学们,任何高楼都不可能临空而建,写作也是一样,没有学习、积累、模仿的过程,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当我们刚刚学习写作,一定要把写作当成趣事,做个有心人,关注课文、课外书中好的文章范例,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仿。相信只要你爱思考,善于用心,你一定能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充满灵性的好文章。也许将来,别人把你的文章作为范例来模仿呢。

(作者系南京市拉萨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