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2014-04-29 00:00:00赵娜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4年6期

经过春晚的播出,《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悄然走红,每天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大小小的商铺都飘来那熟悉的歌声。忽有一日,儿子忧心忡忡地问道:“妈妈,我的时间都去哪了呢?”一时,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儿子是个贪玩的孩子,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玩上,学习并不上心。

追问时间去哪了,本以为是儿子一时的心血来潮,没想到他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显得异常焦躁,口头上不停地抱怨,但行动上毫无起色,依然对学习敷衍了事。见状,我恍然醒悟,儿子同不少孩子一样,患上了“时间焦虑症”,尽管知道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妥,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如此僵持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天午饭,儿子埋着头懒洋洋地吃着,猛地蹦出一句:“老妈,你说我这么浪费时间,是不是个罪人啊?”“傻小子,你言重了,能醒悟到这点,就是不错的开始,看来你对自己的行为也不满意了,也领悟到自己浪费大好时光了。”儿子边听边思索,还不住地点头。“有句话说得好,反思是成功的第一步,行动才是最重要的法宝。”我趁热打铁教育儿子。“那好,从现在开始,我就要跟时间赛跑。”儿子终于说出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与时间赛跑,对于一个平时懒散惯了的磨蹭小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不,儿子拿出书包要写作业了,可一会儿拿出数学练习册,一会儿翻翻语文生字本,一会儿又找来英语课本,瞧瞧这个,看看那个,最后垂头丧气地趴在书桌上嘟囔:“哎,作业真多啊。要是我能有孙悟空的速度,三下两下就写完,该多好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抱怨于事无补,还是抓紧做吧。”我旁敲侧击地提醒儿子。或许他一想也是这个理,索性沙沙地写了起来,也不过用了40分钟的时间,就全部搞定了。儿子乐呵呵地向我炫耀的时候,我及时鼓励他:“只要脚踏实地努力,你一定会发现更优秀的自己。”他心领神会一笑,向我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又是一个周末,本该欢呼雀跃的儿子却愁眉苦脸。原来是老师布置了复习任务,在儿子的眼里,所谓的复习作业简直是折磨人。面对多门学科和密密麻麻的知识,简直有点无从下手。这时,我给儿子制定了“复习任务分解图表”,其详细步骤包括“设定目标——确定方法——深入复习——总结小得”。最初,儿子有点半信半疑,但见我信誓旦旦地打着保票,就硬着头皮列出了复习计划,然后为自己限定了具体的时间,步步深入地照着去做,一个上午竟然完成了复习任务的80%,以往的拖延和磨蹭现象都神奇地消失了。这招果然管用,儿子学得津津有味,还腾出了大把的空余时间,真是不亦乐乎。

后来,小有收获的儿子在日志中写道:“时间就像弹簧,只要挤压,肯定是有的。”这个比喻又令我茅塞顿开,既然时间像弹簧,就要让它立体般地呈现出来,让每分每秒都变得活力无限。于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集思广益,设计了“智慧时间手册”,让生活立刻妙趣横生了起来。每日清晨,我和儿子由先前的晨练快跑改为健身慢跑,这样儿子就可以边跑步边背诵英语单词,健身学习两不误;如果步行上学,路上允许儿子随身带个收音机听广播,增长了见闻,拓展了视野;每天傍晚还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亲子智力大PK”,看似是不经意的娱乐游戏,其实沟通的是愉悦的感情,创设的是温馨的氛围,传递的是不断升温的正能量。

最令我欣慰的是,儿子坚持每天写“生活札记”,尽管是将一天中的事情简单地记录下来,其实展现的是一扇精彩的生活视窗。现在,儿子知道时间都去哪了:在每天的欢笑里,在每天的努力里,也在每天的收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