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趁着幼儿园组织爱心义卖,我和女儿合计着整理一批旧玩具出来,为班级筹措一些善款。
整理玩具箱时,不知碰到什么,一个东西咕噜噜滚出来了,开始唱歌:“巴啦啦小魔仙,咒语一呼喊,就展开正义的一战……”原来是巴啦啦小魔仙的彩虹心石音乐盒。女儿听到声音,转过头来,“咦,家里怎么还有这个东东啊?”
她把音乐盒拿在手上玩了一会儿,嘴里还嘟哝着,“……嗯,只会唱歌啊……怎么这么幼稚……”转而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有个好主意!”
“什么好主意?”
“我们把这个拿去义卖吧?我都不要玩了,不过也许刚进园的小小孩会喜欢呢!”
“这主意不错!来,我们贴上标价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在我的提醒之下,她又翻出了家里其他的小魔仙玩具:巴啦啦小魔仙美琪魔法棒一根、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手机变身器一只、巴啦啦小魔仙美琪彩虹心石腕表一只……还有一大堆巴啦啦小魔仙的杂志、贴纸等。
那个下午,我们专心致志地给这些玩具贴上价格贴,议定价格,摩拳擦掌准备要在爱心义卖市集上搞一个“巴啦啦小魔仙”超低价专场——全然忘了当初买回这些玩具让我有多肉疼,当初这些玩具让女儿有多迷恋……
自从女儿看了《巴啦啦小魔仙》之后,我们家就变成了“巴啦啦小魔仙”专场:各种魔法棒、魔仙宝盒、魔仙变身器轮番上场,女儿自比“小魔仙”,专攻“姐姐美琪”,她给好朋友安排了“妹妹美雪”的角色,所有的魔法棒、宝盒、变身器都要求我一买两份,自留一份“姐姐美琪”的蓝色法器,送给好友“妹妹美雪”粉色法器,两人只要碰上了就嘟囔着“巴啦啦小魔仙”如何如何,或是手舞足蹈大喊“巴啦啦能量——沙罗沙罗——小魔仙——全身变!”……
在我的朋友圈看来,我对女儿的魔仙瘾太过纵容,普遍的看法是:这部儿童动漫电视品位极低,怎么能够放纵孩子接触这种低俗的东西?好吧,诸位看官,我坦言,其实我的偏见比以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
起初,我和老公抵制女儿迷小魔仙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采用了各种劝解说服手段,告诉她小魔仙是如何如何地不真实。老公还专门下载了《哈利·波特》全集,对比放映讲解给女儿观摩,希望淡化她对巴啦啦小魔仙的迷恋。女儿很明白我们的真实意图,但还是坚持要看《巴啦啦小魔仙》,每天去幼儿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巴啦啦小魔仙的种种。
喜欢是真的不能被改变的。无奈的我只能到家长QQ群上去发牢骚,和我有同感的家长很多,尤其是女生们的家长。大家激烈地讨论起来,大部分人当然是主张不要看这种电视。但有一位妈妈,轻轻说了一句话:“我们小时候不是也喜欢看《希瑞公主》吗?成天喊着‘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现在估计都忘了吧?”
这句话忽然让我醍醐灌顶,仿佛明白了什么。是的,我们看《希瑞公主》也看《蓝精灵》,我们听街头音乐也听交响曲,人生本来就是下里巴人混搭阳春白雪,草根夹杂精英,水至清则无鱼。凭什么我是家长我的品位就高雅,我的决定就正确,凭什么孩子就没有力量选择自己无伤大雅的喜好呢?我想清除掉自己身上社会价值评判的成分,重新看待这件事!
反过来想,不难发现《巴啦啦小魔仙》对于孩子的吸引力不外是“魔幻力量”“女性榜样”等,小魔仙塑造的形象弥补了女孩子们爱幻想、渴望长大的榜样空缺,以至于她们可以忽略影视作品的粗糙,坚定地喜欢和模仿,藉此体验成长。
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立场,站到了女儿那边,有时还跟她一起看《巴啦啦小魔仙》,讨论讨论剧情,唱唱主题曲。女儿奇怪于我的转变,总是很兴奋很满足很亲热地抱着我的脖子坐在电视机前,这种姊妹淘的感觉,让我超级享受……
直到,有天,这个温软小人,很窝心地告诉我——妈妈,小魔仙那都是假的,哈哈!
直到,今天,这个健忘小人,很恳切地要求我——妈妈,这个这么幼稚,拿去义卖吧!
小魔仙,你们要寂寞喽!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