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开播于2012年8月27日,由央视综合频道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被称作“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一经播出就创下央视综合频道跨零点时段最高收视,被舆论赞为“一股吹过荧屏的清新之风”。
2013年《开讲啦》迎来常态化播出,通过常规周播+节假日季播的方式,全年共播出64期节目。作为《开讲啦》策划人,唯众传媒创始人、总裁杨晖表示,对于节目团队而言,2013的总体感觉,相比2012可以用“兴奋不减,更加从容”来概括,因为2012年《开讲啦》以季播形态连续播出时,需要特别考虑嘉宾的行业搭配、知名度搭配、话题角度搭配,2013年全年铺开后,节目在嘉宾选择上领域和空间更大,面向全人群和全行业开放,且可以按大类平均分布在每周之中,观众吸收到的营养也更为丰富均衡。
《开讲啦》并非拼形态的节目,什么人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三大元素是《开讲啦》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面临的挑战。杨晖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观众选择收看哪些内容,更多不是冲着某个特定嘉宾,而是冲着自己的内心需求去的,有某种困惑或纠结,希望能在演讲中得到解答或启示,是基于一种兴趣、期待感和好奇心,“这个节目之所以成立,更多在于大家习惯了喧嚣之后,也需要偶尔的安静。”
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中央,没有演讲稿,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台,所有的灯光对着你,四周全是年轻人,“当众孤独”的演讲嘉宾在短短20分钟内,经历着从一开始的过于紧张,到逐渐的正常表达,再到征服观众的变化,这种类似真人秀的特质也是《开讲啦》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2013年在《开讲啦》继续引领风潮的同时,中国荧屏出现了更多演说类节目。杨晖表示,这类节目最重要的是对“开讲”本身的理解,如果把“开讲”理解成表演或者作秀,它的生命可能脆弱得不堪一击,如果把“开讲”回归它的本源,更注重思想的分享,更注重对自我状态的审视,更注重看天下,节目的生命力将不可限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不同行业的人都需要思考,节目的价值在于能否带来思想分享的价值,不花里胡哨,坚持内心安静的力量非常重要。”杨晖总结。
好思想要变成好节目,也需要与之相适宜的节目样式。为了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语境,《开讲啦》特别设计了类似图书馆的视频背景、扇形阶梯教室的坐席布局,有意给嘉宾造成一种紧张压迫感——只有在无法放松的情况下,才能让嘉宾把脑子里的杂念清空,不遣词造句,不反复拿捏,敞开心扉,脱口而出,真诚的表达才会来得更加猛烈和自然。
“一个形态如果本身是合理的,需要做的是把它打磨得更精细,执行得更到位。”《开讲啦》团队在2013年并没有对节目形态进行大的颠覆,更多是对其进行深挖和拿捏,比如,导演组与嘉宾之间的逐渐默契,比如演讲结束后的现场互动设计。在《开讲啦》中,青年代表可以公开质疑“名人”,“单口”演讲之后的“群口”互动,使思想的力量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由此创造一个没有权威、交锋感十足、平等分享的舞台。通常,主持人转述的小纸条问题会幽默一些,既让嘉宾意外,也让嘉宾放松,杨晖认为,嘉宾只有在放松后,才会更好地面对接下来青年代表的犀利挑战,这样“打一下节奏”的处理会让大家都很愉悦,也让节目变得有起有伏,可圈可点。
2013年《开讲啦》也进行了一些形态的微调,比如走出演播室,举办三场中学校园行活动,直面90后的发问,还做了很多温暖的街拍,或者简单的街访,还曾通过视频让嘉宾的朋友为其打气,这些都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真实性。“我们会在节目中运用各种及时的变化,更熟练地面对这样一个题材或形态,形成更强大的《开讲啦》的气场。”
2014年,《开讲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荣获“201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奖”,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一等奖,《开讲啦新年季》获得特别节目一等奖。杨晖说,《开讲啦》是一个难得的讲正能量又看得下去的节目,2013年《开讲啦》奠定了雄厚的观众基础,以及作为创新型节目在业界的影响力,2014年《开讲啦》面临的挑战是怎样超越2013,给大家更多惊喜,“做电视节目或视频产品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开讲啦》具有互联网产品的特征,比如及时、互动、平等、去中心化、反权威,抓住了自媒体的表达方式,2014年我们会把这种理念继续下去。”
2014年《开讲啦》播出时间提前至每周六22:30,由深夜节目变成次黄金档节目,在新年季、青春季、毕业季、国庆季仍将推出特别编排。与此同时,《开讲啦》正在酝酿一档全新的大型季播节目《青年中国说》,《青年中国说》在精神背书、价值观上与《开讲啦》一致,但节目主体和策划形式会有很大变化。目前《青年中国说》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于2014年第二季度亮相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