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官延续南海问题偏袒政策 提出“三不”建议
7月11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富克斯(Michael Fuchs)在一家智库的研讨会上呼吁南海争端方自愿“冻结加剧南海紧张局势的挑衅行动”。他提出美国的“南海三不建议”: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与设立前哨站;不改变南海的地形地貌;不采取针对他国的单边行动。这是美国首次就“各方冻结当前行动”提出具体建议,虽然富克斯声称在南海主权争端中持中立立场,但他对中国进行了尖锐指责,他参加的这场研讨会的主要基调也是“让中国意识到挑衅行为的代价”。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解决南海争端的方案还轮不到美国提,实际上,最近几年南海问题变得紧张的根源就在于美国采取的偏袒立场。
容克当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
7月15日,欧洲人民党候选人、卢森堡前首相容克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赢得422票赞成票,当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他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接替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任期五年。
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由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根据欧盟2009年通过的《里斯本条约》,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不仅需要欧盟理事会提名,而且必须得到欧洲议会751名议员中至少376名议员的赞成。在今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中,容克所在的欧洲人民党获得欧洲议会221个席位,保持了欧洲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欧盟首脑会议6月底决定提名容克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候选人,提交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但这一提名受到英国和匈牙利反对。
谈及欧盟委员会下一步工作,容克说,他将带领欧盟重新出发,致力于经济增长,致力于创造就业、促进公平、改进民主。他说,欧盟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他将与各成员国首脑积极协商,尽快提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委员人选,为欧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俄罗斯将重启古巴监听站 剑指美国
7月16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周访问古巴期间,俄、古两国已经敲定协议“原则”同意重开2001年期封存的在 “冷战”时期用于监听美国的洛尔德斯基地监听站。
洛尔德斯基地是“古巴导弹危机”后在1964年建立的,位于哈瓦那以南,距美国海岸大约250公里,被视作苏联最大的海外秘密军事基地,工作人员一度多达3000人。这一基地用于监视美国,可监听包括来自潜艇、船舶和卫星通信的无线电信号。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因与美国重归于好且为省钱,普京下令关闭洛尔德斯基地。法新社评述,鉴于因乌克兰危机与西方关系恶化等因素,俄罗斯如今对拉丁美洲表现出新兴趣。
伊核谈判将延期
7月19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维也纳宣布,由于伊朗核问题谈判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仍存在显著分歧,需要更多时间化解,各方决定将谈判延长至11月24日。
7月2日开始的第六轮维也纳伊核问题谈判经过各方紧张、高密度的磋商,部分谈判议题取得了进展,但在一些核心议题上仍分歧明显。其中,各方在伊朗铀浓缩问题上分歧最大,西方认为伊朗有可能通过铀浓缩生产出高浓铀,并用于发展核武器,伊朗则坚持其铀浓缩仅限于民用范畴,不会发展核武器,其和平发展核技术的权利应受到尊重。
因此当天阿什顿与扎里夫发表声明,声明表示虽然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但在达成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协议的一些核心议题上仍然存在显著分歧,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化解。各方决定将“共同行动计划”的实施期限延长至11月2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将继续履行实施该协议,而各方将在未来几周内再次为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进行谈判。根据去年11月在日内瓦达成的“共同行动计划”,伊朗在今年1月20日至7月20日暂停部分敏感的核活动,而西方国家则相应减轻部分对伊制裁,各方约定在这6个月期间就达成一项全面解决伊核问题的协议展开外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