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在这本陈旧的相册里夹入了一张小小的相片。当我翻开这本被压在箱子里很多年的相册时,相片飘落了下来。淡淡的,泛着黄晕,在阳光下宛如一只上下翻飞的蝶儿,最终停留在了地板上,一张笑容甜美的宁静的脸。让我惊讶的是,这容貌与我是如此的相像。在相片的背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几个繁体字:“玉■,17■”。
17岁,和我现在一样的年纪。我开始对这个和我同龄的少女有种说不出的亲切。当我拿着相片去问过爸爸后才知道,这竟是连爸爸也未曾谋面的曾祖母。
真高兴呵,曾祖母留下了这么美的一张相片,让我这个重孙女在相隔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候见到了她。我摩挲着相片的一角,越发感到亲切。望着相片上的人,我仿佛跨越了辈分,穿越了时空。好像我们只是两个朋友,有着相同的年纪,相似的容貌,以及同样憧憬美好未来的心。
请原谅我的冒昧,冲出条条框框的规定,叫你一声“玉兰”,因为我是那样喜欢这个花一样的名字。对于一个朋友,我不愿疏远地称“您”。
你的17岁,是怎么度过的?
或许,你早已步入花轿,嫁作人妻了,甚至,已是一个婴孩的母亲?相片中的你没有回答我,只是浅浅地微笑,眼睛弯成好看的月牙。
无论怎么样,你一定过得很幸福吧,和我一样的幸福。因为,我分明感觉到你和我的微笑是一样的呀!
我无法知晓你是否上过学堂,是否有过和我一样的校园生活。我的17岁,沉浸在书本里,行走在教室食堂的两点一线间,奔跑在那条散发着红色耀眼光芒的塑胶跑道上,迷失在一次次的考试以及一本本的作业中。
我闭上眼睛,进入回想的漩涡,朦胧之中,17岁的生活和你的笑容交相出现,像是电影里的场景,又像是用遥控器调换频道一样,一幕一幕跳跃。而当场景跳动到图书馆时,却逐渐放慢了速度。
不知是为什么,就是突然想起了这个安静的地方,安静得就像你居住过的那幢小楼。
我喜欢坐在图书馆二楼的窗边,很悠闲地看着窗外走过的三两成群的学生。他们的笑声,偶尔也会让我不禁牵动嘴角,好像跟他们分享了什么甜蜜。图书馆里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看书做作业,可是每个人都像是被墙上那个大大的“静”字施了魔咒,做什么都是轻轻的,轻轻地挪动椅子,轻轻地耳语。我是多么喜欢这个安静却不乏生机、充满油墨香味的地方啊。
淅沥的小雨打在干净的玻璃窗上,玻璃上浮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水。透过这样的窗户看外面,只有一片写意的绿色轮廓。也会有几个学生,用手指在玻璃窗上画出各种图案,互相还会小小地比较一番,“明明我的比较像嘛!”
隐约中,我又好像看到了窗外一个少女撑着一柄黄铜色油纸伞,站在悠长悠长的雨巷里的那棵梧桐树下,望着前方的那条小河,那条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要流向何处的小河。少女的发丝间,簪了一枚小小的玉兰花,淡淡的芬芳与雨水混合,白色在浓浓的绿色里融化。
我的17岁,并不像小说里写的那般唯美动人: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邂逅在午后的小路上,继而发生各种浪漫的故事。这种青涩的罗曼蒂克没有降临到我的身上,然而,伴随我的是很多可爱的同学和老师。
你一定也很想听听我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中午的食堂往往是欢快而又忙乱的。匆忙之中,难免会有几个急巴巴的人犯马虎的毛病,我也是那几个人中的一个。
“喂,卡!卡没拿!”一个声音盖过喧闹,迅速地传播开来。我打完菜后,没有拿饭卡就急着端盘子跑了,被排在后面的同学唤住。我回过头,接过卡,两人相视一笑,我很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眨了眨眼睛。
“下次当心呐!我还以为你要请我吃饭呢!”对方略带玩笑的语气,让我一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温柔起来。嘴角的弧度越来越大,眼睛也眯了起来。
道过再见,我们迅速被后面的人分开,又继续开始各自的忙碌。只是两个互不认识的人呀!可就是这样,很简单的话语,很可爱的学生呀!
就像食堂门口的大黑板上面,寻物启事,活动海报,新的菜单,广告,一张叠在另一张上面,不断地更替着一样,我的生活尽管有些凌乱却很充实。你一定很高兴看到我的17岁这样缤纷绚烂吧!
可是,17岁不似16岁,充满朝气地走过花季雨季;也不同于18岁,凭着一个律条便堂堂正正地跨进了成年人的行列。摆脱不了的稚气,和若有似无的成熟,都不约而同地将17岁判定为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年龄。
我睁开眼睛,相片那泛黄的边缘,竟然让我感到有些难过了。如果你仍活在这个世上,你已经度过了几个17年?一个世纪的光阴,也就这样过去了呀,遑论短暂的青春,短暂的17岁?
可是啊,黑白相片上,你依然浅浅地笑着,仿佛要从这呆板的黑色和白色中渲染出一抹红晕来。你笑得可真迷人呀!似乎从不为时光的易逝而难过。也是,再怎样伤春悲秋,春与秋还不是一样地来了去、去了来?
将来的我会怎样,我无法臆测,可是,既然我延续了你的17岁,那么就该好好地度过人生这个短暂而美好的瞬间吧。如同你,把最美丽的表情定格在17岁,留给我们。
我也要学你呀,玉兰。浅浅地提起嘴角,把眼睛眯成好看的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