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成长的力量

2014-04-29 00:00:00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8期

他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全国好少年好儿童”、“江苏十佳少年”、江苏省第二届“百名美德少年”;他是第十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担任江海少年通讯社社长、南通市红领巾理事会副主席;他所组建的“江海少年爱心小使者团”被评为江苏省“红领巾优秀助残集体”,被誉为“传递正能量的爱心小使者”……这些只是他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的一部分,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不要着急,让我们慢慢地走近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南通市如东县高级中学的朱浩然,看一看他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现在就读于如东县高级中学的朱浩然已经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了,不过,故事可要从他上小学的时候说起。

朱浩然的家在黄海之滨的一个小乡村。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朱浩然自小就是一个善良懂事有爱心的孩子。汶川大地震之后,朱浩然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全部捐献了出来,还组织同学们走上街头为灾区募捐。同时,父母十分注重培养朱浩然的兴趣爱好。早在小学二年级时,每周六上午,朱浩然就独自乘公交车去如东县少年宫学习绘画;小学三年级时,每周六下午,朱浩然独自到老师家里学习吹笛子,并已顺利地通过了笛子十级的考试;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暑假,朱浩然则独自乘公交车到县城去学习游泳和跆拳道。随着阅历的丰富,朱浩然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朱浩然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屡次在科普知识、征文、演讲、时事知识、体育等各类比赛中获奖,而且纵横“主持界”无敌手,大家提起他都纷纷夸赞不已。朱浩然说,自己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取得进步,是得益于自己独特的经历——成为《中国少年报》和《江海少年通讯》的小记者。

小学四年级时,朱浩然参加了一个有趣的训练营——《中国少年报》南通小记者站“小记者训练营”活动。为期三天的封闭式训练之后,10岁的朱浩然成为了《中国少年报》南通小记者站、江海少年通讯社的一名小记者,他将和别的小记者、小编辑一起,独立完成江苏省第一份少年儿童创办的报纸——《江海少年通讯》每一期的采访、编辑、排版、校对、征订等一系列的工作,还要负责全国知名报纸《中国少年报》的两个版面及1个中缝——“江海少年”专版的编辑工作。从此,在每个周日,朱浩然都要从洋口港边的乡村乘坐汽车,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位于南通市区的江海少年通讯社,完成辛劳而又忙碌的编辑采访工作。

朱浩然说,通讯社就像是自己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他沉浸在编报纸、学知识、长见识、得历练的各项工作中,乐此不疲。就连暑假时,爸爸妈妈准备带朱浩然去北京玩,他都要认真地问:“我们能不能在一周之内从北京赶回来?我不想错过通讯社周日的活动。”

2007年,朱浩然被《中国少年报》编辑部聘为副主编。他还作为如东县唯一的一名少先队代表参加了江苏省第五届少代会。在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家乡的洋口港,还以《中国少年报》南通记者站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荣获“四星雏鹰”奖章。

作为一名“专业”的编辑,朱浩然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他先后有20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国少年报》《江海少年通讯》等报刊。2009年,在共和国迎来60岁华诞之际,朱浩然担任主编编辑的《快乐的老爸老妈》和《咱爷爷奶奶的60年》两本书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朱浩然在通讯社的活动中如鱼得水,进步飞快。他渐渐学会了编报纸的许多基础知识,如策划、采访、组稿、编辑、画版、校对、印刷、发行和征订等,也参与了编辑部的各项活动,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朱浩然说,在通讯社里,他有心酸,也有快乐,但更多的是收获,通讯社记载了他的成长足迹。

2007年,朱浩然策划成立了“江海少年爱心小使者团”,并把“陪残障小伙伴过好周末”作为江海少年通讯社的小记者和爱心小使者们的头等大事。他们坚持每周利用半天的休息时间,来到南通市盲聋哑学校,围绕“读最新一期的《中国少年报》、玩一个游戏、讲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交一个快乐的朋友、写一篇优秀的文章”的宗旨,和盲聋哑学校的小伙伴一起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朱浩然还曾组织爱心小使者和爸爸妈妈一起,带领盲童走进了电影院,为盲童们呈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目前,“江海少年爱心小使者团”的影响越来越大,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常熟市等地均已先后成立了“江海少年爱心小使者分团”。

此后,朱浩然又带领江海少年通讯社的小记者们创立了江海少年报告厅,定期为全市的中小学生举办各种讲座。这是全国首家由少年儿童自己创办、自主管理的开放式讲坛。他们举办了“江海少年特殊教育论坛”,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述特殊教育学校的小伙伴的故事,还从儿童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做好对残障儿童的帮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残障儿童,关注特殊教育事业。他们还走进了南通大学,以“让我们一起积蓄成长的力量”为主题,给大学生做成长报告。在报告中,他们讲述了自己办报纸、办训练营、当教官、出书、举办大型活动等一系列的特殊经历,和大学生共同交流成长体验。

2007年12月,朱浩然和其他几名小记者一起作为嘉宾,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小游戏、大道理》节目的录制。节目录制结束后,朱浩然和同伴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完成了一项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采访国旗护卫队。要知道,国旗护卫队是不能随便接受采访的,按规定,朱浩然他们得先得到国旗护卫队上级领导的批准,才能进行采访。但是在小记者们的软磨硬泡之下,国旗护卫队某班的班长终于同意带领他们进去参观一番。这次的事件虽小,却让朱浩然深有感触: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一点点长大的!

此后,以《中国少年报》和《江海少年通讯》为依托,作为总教官和总负责人,朱浩然策划和组织了多次“体验式教育”训练营。这时的朱浩然已经能够独立主持各种大型活动了,面对着几百人讲话也不怯场,而据《江海少年通讯》的辅导员徐蕾老师所说,当初的他在通讯社里可是连话也不敢讲呢。

2009年,“新小小剧社”在朱浩然的精心策划和筹备下正式成立。剧社首次公开招募了小演员,朱浩然带着一帮小记者设计了精美的宣传海报,并且自己组织招考工作,招考现场被前来报名的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趁着暑假,小演员们还排演了话剧社的第一场话剧——《阿涌叔叔和他的小记者们》。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的总策划人王国棋还曾来南通专程看望“新小小剧社”的小演员们,给予了孩子们很大的鼓励。朱浩然对话剧社信心满满,他希望 “新小小剧社”能像过去的“小小剧社”一样,涌现更多的人才,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话剧表演,振兴话剧,给南通乃至中国的孩子提供更大的舞台。

如今,朱浩然已不再是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小小少年了,他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前路无涯,曾经道路上那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将化作成长的力量,带领他找准新的方向,闯荡另一片天地。即将面临高考的朱浩然很快就要迎来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他将执笔写下怎么样的未来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