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孟父”苏以彬为了女儿的学业数度搬家,并和女儿苏晓梅同时考进中国地质大学的故事曾被媒体聚焦,这份厚重的父爱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在苏晓梅眼里,父亲创造的“父爱奇迹”却是牢笼般的枷锁。上大学后,她被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之下,找不到了自己,她以退学威胁父亲转到其他专业。最终,苏以彬和女儿签订《父女协议》:苏以彬不得干涉苏晓梅的自由,在学校,两人仅保持校友关系。半年过去,女儿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空间和自由,在成长中她开始回望父爱,回望那个一直躲在暗处守护他的父亲。原来,不管是远是近,苍茫的父爱从未远离。
拴在身上的父亲,
牢笼般的父爱让人崩溃
1996年,26岁的饭馆老板苏以彬在湖北武汉迎来了自己的小天使苏晓梅。也许是因为当年对高考仅差几分的惋惜,苏以彬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在女儿苏晓梅的记忆里,她似乎没有玩耍的童年,有的只是父亲24小时全天看护式的教育。
2001年,年仅5岁的苏晓梅入学高雄路小学一年级。为了照顾女儿,苏以彬说服妻子吕世碧把自家的小饭馆开到苏晓梅的学校边上。此后,妻子专心打理饭馆,而苏以彬则一手包揽女儿的学习和饮食起居。从周一到周五,苏以彬每天来回四趟接送,除了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苏以彬还给女儿制定了额外的学习计划。小小年纪的苏晓梅,常常学习到深更半夜才能睡觉。
小学二年级,苏晓梅转学至武汉市青少年宫小学,苏以彬又带着自己的小饭馆来到少年宫附近。在父亲严苛的教育方式下,苏晓梅对书本渐渐生厌,开始对学习以外的事物感兴趣。小学五年级,苏晓梅爱上了足球。在征得父亲的同意下,苏晓梅开始学习足球。然而,让苏晓梅没想到的是足球带给她的不是快乐,而是更深的痛苦。
苏晓梅学习足球后,苏以彬重新制定了计划。每天除去正常上课和足球训练外,回到家的苏晓梅还要继续做各种试卷,练习颠球。颠球必须一次达到50个,即便苏晓梅颠了49个,那也要重新清零,直到她达标。达标后,苏以彬再给女儿加量。最后,苏晓梅一次已经能颠球两千多个。每天在试卷和足球折磨下,苏晓梅要到夜里两点才能休息,早上五点她又会被父亲从床上拖起来练习晨跑,晨跑起步就是3000米。即使9岁的苏晓梅怎么耍赖,父亲决不让步。
不得不说,父亲近乎冷血的训练卓有成效。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苏晓梅被东西湖吴家山第三中学女子足球队教练相中,并跳级进入该校上初中。很快,苏以彬就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小饭馆开到了中学边上。这次,苏以彬的举动彻底惹怒了妻子。在苏晓梅初二时,妻子离开了苏以彬和女儿,独自一人外出打工。
父母分居,让苏晓梅对父亲更加怨恨。高二时,正值青春期的苏晓梅开始逃学,最后竟然发展为辍学。女儿辍学,让苏以彬彻底慌了神。经过认真考虑,苏以彬关掉了自己的小饭馆,从朋友那借来课本,在家里和女儿一起学习,以此给女儿鼓劲。
2013年6月7日,苏以彬以社会考生身份和女儿同时参加高考。同年9月,两人均被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无数的媒体蜂拥而至,纷纷报道“男版孟母”为女数度搬家的故事,这份父爱让所有人唏嘘不已。看着光环下的父亲,苏晓梅觉得心里一阵冰凉,她固执地认为,父亲只是把监控的触角伸到了大学校园,她想逃离,想远远地走开。
得知女儿报考的是会计专业后,苏以彬瞒着女儿也报了会计专业。报名当天,得知父亲专业的苏晓梅彻底崩溃,和父亲大吵一架。伤心至极的她回到宿舍,同层楼的同学得知她就是“男版孟母”故事中的女儿,纷纷过来看她,都羡慕她有个好父亲。苏晓梅再也承受不住,她冲下楼找到父亲,哭着吼道:“你要是不换专业,我就退学,我永远都不想跟你待在一个教室。”看着情绪失控的女儿,苏以彬只得妥协,最终转到了营销与策划专业。
晚上,在女儿宿舍楼下,苏以彬想推心置腹地跟女儿谈一次。没想到,女儿的态度依然那么激烈:“我长大了,我希望你能给我自由,我不想到哪都笼罩在你的光环和阴影之下。我有我的世界,不管是好是坏,我都不希望你参与进来。”女儿一口气说完这些话,然后直直地看着父亲。苏以彬愣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他没想到他为女儿付出的爱,竟然给了她这么沉重的压力,也许该是放手的时候了。当晚,父女俩签订了一份《父女协议》:苏以彬不得干涉苏晓梅的任何决定,在学校里,两人仅保持校友关系。
体会生活的艰辛,
女儿怀念父亲厚实的肩膀
为了解决父女俩的实际困难,学校给苏以彬提供了月薪1800元的计算机助理一职和职工宿舍。自己的生活安排妥当,苏以彬改不了老习惯,又开始操心女儿的事,他想尽办法和女儿的室友成了朋友,询问女儿的近况。
没多久,苏晓梅就发现了父亲的“阴谋”。晚上10点,苏晓梅跑到父亲宿舍,找父亲理论。女儿的质问逼怒了苏以彬:“这么多年,我把你养大,你怎么不识好歹,你觉得委屈,作为父亲,我也很委屈,我管你都是为你好,你要不是我女儿,我才懒得管你。”“我不稀罕,我现在只想彻彻底底远离你的世界,请你,管好自己,别再管我的事,如果被我发现你继续从我室友那打探我的消息,我马上离开这个学校。”
没有父亲的管制,苏晓梅把自己的生活布置得很精彩。她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舞蹈、跆拳道、英语角等。周末的时候,她还会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市区的超市做促销,贴补生活费。
苏晓梅做的兼职是超市促销,上班时间和超市营业时间差不多。任务就是每天戴着耳麦对着来往的顾客大肆宣传产品,而工资和她推销出去的产品数量成正比。可是很多时候苏晓梅嗓子喊哑了,也难有一个客人驻足。
从超市出来已经晚上9点多,苏晓梅拖着疲惫的身子坐上了最后一班公交车。在车上,看着窗外炫目的霓虹灯,苏晓梅的眼泪无声地往下流。以前饭菜都是父亲荤素搭配好送到手里,自己就只管吃,从不用想自己吃饭穿衣的钱要父亲炒多少菜,流多少汗才能换来。
苏晓梅擦了擦眼泪,脑海里不断回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滴。自己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第一次长跑、第一次考奥数,好像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在父亲的推动下,自己才能迈出去那一步。父亲总觉得他的女儿什么都好,是天底下最优秀的。想到这,苏晓梅忍不住笑起来。在这个世上,恐怕也就只有爸爸才那么坚定地相信她。
突然间,苏晓梅想爸爸了,想那个24小时围着她转的男人,那个帮她洗全部衣服却总洗不干净的男人,那个为了保护她学双截棍的男人,那个与自己争吵却又总会在楼道里拿着手电筒等她回家的男人……
几天后,苏晓梅最终决定去看看父亲,并给父亲打了电话。这是女儿第一次主动联系自己,苏以彬受宠若惊地答应着,一下课就开始张罗饭菜。中午,父女俩滋滋有味地吃着饭,苏以彬忍不住又开始问长问短:“衣服平时来得及洗吗?”苏晓梅边夹菜边说:“唉,爸您能不能不这么操心?我自己能洗。”“那钱够花吗?”苏以彬小心地问。苏晓梅嚼着块肉,含糊不清地说:“够用。”苏以彬看着女儿的脸色,试探性地进入正题:“学习能跟上吗?有没有听不懂的?要有不会的题你就来找爸爸。”苏晓梅眉头一皱:“爸,你再这样我下次不来了。”苏以彬一看女儿急了,赶紧示弱:“好好好,我不问了。”苏以彬给女儿添了点饭,不再言语。
这就是爱,
女儿为“男版孟母”父亲平反
很快,大一期末考试要开始了。那天,高数老师给苏以彬的班级上完课后,特意把苏以彬叫到一边。老师拿着一本作业对苏以彬说:“苏老师(因为苏以彬年龄比老师们都大,所以经常被称作老师)你看,这是你女儿的高数作业,我估计期末考她会挂科,你高数这么出色,有时间也辅导一下她。”苏以彬看着红灿灿的作业本,心里顿时堵得慌。下课后,苏以彬把女儿约到自己的宿舍。
苏以彬原想利用考试的前两周时间给女儿好好补补高数,可苏晓梅一听父亲的建议,立刻警惕起来,当即回绝了父亲。苏以彬一看女儿的态度,也不敢和以前一样硬来,只好去想别的办法。
第二天,苏以彬找到高数老师,在老师的建议下,苏晓梅极不情愿地接受了父亲的辅导。因为苏以彬的高数确实优异,很多同学也向苏以彬请教。苏晓梅看着围在父亲身边的同学,心理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旁边一位女同学知道苏以彬和女儿关系有点僵,悄声对苏晓梅说:“有这么好的老爸,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苏晓梅很吃惊,没想到还会有人因为她有这样的爸爸羡慕她。
临近考试的时间越来越短,苏以彬的高数辅导小组已经小有规模,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其中。有时候,苏以彬甚至无暇顾及女儿。看着人气超旺的老爸,苏晓梅忽然发现这个自己怎么都看不上眼的爸爸,在别人眼里却是个香饽饽。
期末考试终于来了,苏以彬毫无争议地以满分成绩排名第一,而苏晓梅也考了92分的好成绩。看着排行榜上第一位的爸爸,苏晓梅的心里第一次为爸爸而自豪。
期末考后不久,学校开始放假。苏以彬和女儿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继续打工。苏以彬在四十多里外的新世界饭店做厨师,苏晓梅在江汉路步行街鞋店里卖鞋。
忙碌的寒假终于结束,苏以彬用打工挣来的3000多元和平时的积蓄给自己和女儿交了学费。苏晓梅还特意给父亲买了一双鞋子和一个书包。这是女儿送给他的第一件礼物。“这双鞋子要两三百块,她一天才挣几十块钱的工资。”苏以彬指着脚上的鞋乐呵呵地对旁人说。
2014年3月21日,苏以彬和女儿应邀参加江西卫视《深度观察》栏目。主持人马丁介绍了苏以彬和女儿的大概情况后,现场嘉宾立即对苏以彬批评声不断。除了一位报社主编,其他人基本上都站在苏以彬的对立面。边上的女儿一看场上的局势,顿时开始心疼父亲。她忍不住打断别人:“曾经我也恨过我爸,觉得我就是他手里的风筝。可慢慢地我才知道,他始终是最爱我的那个人。老爸,谢谢你!你是我永远的骄傲。”
苏晓梅的话顿时让全场都安静下来。苏以彬看着女儿,眼圈红了,半天没说话。这一路走来,他一直想去牵女儿的手,可是女儿却总是想甩开他,当他是个包袱。回首昔日的点滴,他也开始反省自己,孩子大了,有她的世界,作为父母,该放手时就得放手。节目最后,苏以彬给17岁的女儿送上了生日蛋糕,苏晓梅激动地抱着父亲泪流不止,两颗曾经远离的心,此刻终于贴近彼此。
(文中所涉当事人均为真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