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非保险产品收益率上限

2014-04-29 00:00:00刘链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26期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国务院层面如此大篇幅强调保险业的发展,较为少见,尤其是关于医疗和养老保险的论述,值得市场关注。

会议明确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支持符合资质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产业、参与健康服务业整合,鼓励开发多样化的医疗、疾病保险等产品。商业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领域大有可为,亦是保险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主动提供多种医疗、重疾保险、长期护理产品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投资养老产业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如近年来保险公司大规模投资养老社区建设等,此外,保险公司还可承接企业个性化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

将保险业这一金融子行业单独拿出来在国务院层面进行讨论和决定,这种规格实不多见,意义不言自明,可谓近期保险业的重大利好。未来,我们仍期待政策层面有所突破,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

与银行业一样,2013年以来,保险行业也经历着互联网金融和货币利率市场化的双重考验,在银行业存款急剧减少的同时,保费增长也呈现增速放缓之势,保险股估值也在底部徘徊,这为2014年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提供了可能性。

总体而言,互联网推动的保单碎片化趋势不减,银行费率市场化包括个人大额存单快速推进等,都会对普通寿险业务的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但医疗健康险和年金险市场的开启将提高市场对未来保费新单增速的预期。

从国际经验看,医疗健康险、年金保险都是在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叠加经济转型过程中得到政策支持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来看,未来1-2年内是医疗健康和养老市场的政策窗口期。成熟市场上健康险、年金和寿险基本上三分天下,未来新增保费市场重点来自于健康险和年金险市场。

这并非空穴来风,新单增速预期的改善在3月中下旬已逐渐体现出来,二季度保险板块上涨7.7%,超越沪深300,主要原因在于1-3月新单销售情况改变了市场对于后期新单保费增长的预期。后期市场会持续改善新单增速预期,并且会迎来新单增速预期提高的过程。新单增速改善和提高的主要动力在于产品创新、渠道整合以及外部销售环境的改变。

另一个积极的因素则是,在新单增速改善的同时,新单利润率并不像市场原先预期中那么悲观,新单利润率预期会出现一个由负转正的过程。一季度新单利润率预期难以提升,但是二季度之后产品利润率有充足的改善预期,产品利润率改善的核心来自于新单保费结构的改善、费率市场化改革和保险监管部门对于渠道和产品的监管。

而新单增速预期的提高和新单利润率预期由负转平甚至转正将是保险股估值修复的动力。虽然目前市场估值的反映依然停留在新单保费增速预期改善阶段,但最终未来新单利润率的改善将会进一步推升估值。

费率市场化双刃剑

中报将至,目前各保险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已尘埃落定,截至4月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同比大增29%。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在费率市场化改革后,2014年1月,普通型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291亿元,较2013年全年增长78.78亿元。一季度,保险公司凭借保险产品创新,基本上实现了保费规模的大幅度高增长。一季度保险公司新单增速超预期,二季度产品利润率改善将超预期,截至中报前,市场将会持续反映保单增速和利润率改善的预期。

如同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的冲击一样,费率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费率市场化改革会侵蚀单件保险产品的利润率,但只要保障型险种利润率持续高于分红险,费率市场化加大保障型险种吸引力,通过保费结构调整就依然能够达到提高利润率的效果。

2014年以来,在银保渠道和高现价产品受到规范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都加大了个险渠道的投入,这为个险保费增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对个险渠道产品价值创造的要求,高投入促使个险重价值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

费率市场化改革给保险产品创新带来新的空间,加上销售环境向好,新单增速有望持续稳中趋升。保费大幅增长主要是通过产品创新分流了银行活期存款,而一季度的新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形态:1.高收益产品组合:主险产品(分红型)+附加险产品(万能型);2.高现价保障型产品;3.高现价万能险。

数据显示,一季度分红险产品+万能险产品以及高现价产品成为驱动保费高增长的重要原因,此类产品利润率基本上不高;从3月份开始,保险公司主动加大销售高保障产品力度,以中国平安为典范,在3月初就开始大力推进公司平安福产品的销售,保障组合类产品利润率依然高于此前的分红产品。而从二季度开始,市场总结一季度产品策略并加以调整,开始力推分红+万能+保障,其中重点突出重疾、医疗、养老等保障功能的组合产品增加,这既保证了保险产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增加的保障功能为提高保单利润率奠定了基础。

1-3月,各保险公司通过重推分红+万能组合以及高现价产品赢得保费规模大幅度增长,这一类产品创新后期还将持续成为推动保费增长的动力;在4月份之后高现价产品和银保渠道受到一定的约束,保险公司均加大对个险渠道的投入,也敦促个险渠道重视销售高价值产品,个险渠道逐渐形成高价值、高投入、优质保费增长的循环;在行业自身产品创新和渠道重塑的过程之中,2014年外部环境已不像2013年下半年那般严峻,包括理财产品、各类货币基金产品的销售规模和收益率都开始下滑,在宽货币紧信贷格局之下,短期资金收益率下滑成为持续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开始上升。

其中,一季度银保渠道销售高现价普通人寿保险产品成为特色,这一类产品提供3.5%-4%左右的收益率,同时保证一年后退保现金价值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较好。

个险渠道也开始大力销售主险为分红险、附加险为万能险的保障型险种,其中主险返还的生存金、期满给付金以及分红收入都可以转为万能险保费收入,创造了保费的“余额宝”。产品兼具收益率、流动性和保障的功能,自然能够吸引客户。

很明显,在与银行、货币基金争夺资金的较量中,以前总处于劣势的保险产品灵活性大幅提升,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费率市场化是重要的催化因素。2013年已经能够看到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有稳中向上的趋势,但是费率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出台却使这一趋势增加了部分不确定性。

新单增速和利润率预期改善

市场对费率市场化改革的预期是:影响不大,同时关注利润率的下滑。这表明市场对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谨慎态度,很少有机构明确指出,费率市场化将给保险公司带来产品创新的利益。

目前来看,一季度保费的高增长表明此前市场发展明显超过了费率市场化改革初期的预期。1月份普通险保费收入超过2013年全年,费改带来高现价产品的扩容以及重疾意外险的热销,是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灵活性的体现。同时,在无风险利率持续向下的背景下,保单吸引力明显提升,新单保费稳中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开门红”是保险业追求的惯例,在“开门红”完成规模要求之后,二季度产品创新重点转向保障重疾类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二季度以来,组合新增搭售产品基本上是常态,搭售产品主要为重疾险、定期寿险以及意外险产品。在主险的选择上,保险公司似乎更青睐于少儿险教育险等形态。

近两个月,中国人寿新产品的推动力度较快,主要围绕重疾险丰富保障线条,公司新推专项癌症险、康复险、定期寿险等,组合重推四个产品组合“鑫康保、放鑫保、喜庆祥和和幸福双康”;平安升级平安福,力推守护星少儿险,同时销售系列医疗保障险;新华人寿力推锦绣前程少儿险,同时配合开门红产品搭售旅途无忧险;太保险种相对稳定,鸿发年年和东方红系列产品依然是主打。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紧握分红+万能提供的收益率优势,同时通过搭售保障重疾类产品来创造价值,组合一揽子计划基本上是大公司的共同选择。

上市险企手握产品利器,开拓主险分红+附加万能账户+附加重疾保障保险组合拳,保单规模和价值都迎来双丰收。二季度的产品组合通过主险提供身故、生存金返还和分红责任,万能账户提供吸纳返还金提供高收益率和高流动性责任,重疾保障提供保障责任销售噱头,同时为保险公司创造价值,兼具收益率和高保障功能。搭售重疾险种大幅提升产品利润率,有助于保险公司适当激励代理人,创造销售规模。

最近几年,保险公司保单利润率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保单利润率的提升主要是受益于个险渠道保费占比的上升以及个险渠道保费结构的优化。销售高保障产品为公司创造高价值基本上是大公司主要的产品倡导方向。在目前产品创新的引导下,新单利润率还将有持续提升的过程和阶段。

在新单增速和产品创新的带动下,市场对保险估值修复预期开始转为积极。从3月中下旬,保险股开始持续超越大盘,估值开始有所修复。目前阶段的估值修复主要是反应了市场对于保费新单增速预期的改善。

3月份中下旬至6月份,保险指数持续上涨,动力源自于市场对新业务乘数预期的改变。新业务乘数主要由新单利润率和新单保费增速带动,在经历了1-3月保费尤其是新单较快增长之后,市场对新单增速的预期基本上由前期的负增长缓慢调整为正增长。

尽管一季度保险行业实现“开门红”,但市场对保险股估值预期仍比较悲观,因为新单和新业务价值都处于负增长预期,在经历一季度“开门红”较高增长之后,新单业务价值逐渐显现,市场开始修复预期,目前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新单增速预期开始由负修平。预计后期还将有一个新单增速预期由平修正,同时新单利润率修正的过程。

改革提升新业务乘数

对保险股新单增长给予谨慎预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未分化的乘数假设和非常中性的增长预期和中国现在保险市场的结构相关。中国寿险市场险种结构单一,产品过重依赖于分红险,分红险将持续面临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的竞争,增长平稳难有爆发;市场单一也导致公司同质化严重难以产生预期分化。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保费收入基本上囊括了寿险、健康险和年金这三个部分,因此,市场分化需要从医疗健康险和年金险市场着手。2012年全球保险市场寿险平均保险深度约为3.69%,中国人身险保险深度为1.7%,虽然保险深度差异较大,但是中国的保险深度主要由寿险贡献,如果按照寿险、医疗健康险和年金三分天下的格局来计算,中国寿险保险深度已经超过国际寿险平均水平。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发映出中国目前单纯寿险保费发展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医疗健康和年金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真正的增量所在。医疗健康险和年金领域的发展也是真正改善新单增速预期的市场所在。

城镇化第一阶段带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条膨胀,第二阶段将带来健康医疗和教育领域发展。随着城市居民保险和新农合整合、完善医保控费和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这都将为商业保险机构进入基础医疗保险领域打开空间。

GDP下台阶伴随着老龄化,抚养比的变动带来储蓄率拐点出现,居民在银行储蓄、保险资金和社会基本养老几类资产中将开始重新配置养老资产,综合利率市场化格局和收益率环境,保险产品作为养老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老龄化带来养老保险需求,城镇化带来医疗健康险需求。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的继续,保险行业将进入养老险和医疗健康险发展的春天。

保险业率先推动费率市场化,这一下子将保险产品定价利率提升至3.5%及以上,保险产品相较于银行储蓄存款吸引力明显提升。从费率市场化改革趋势来看,年金险产品是其中仅次于医疗健康险产品的重要险种,目前税延政策依然在探讨中,但是从大趋势来看,税延政策必然会推进,以年金为主要形态的保险产品将进一步分流银行储蓄成为居民养老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来看,费率市场化改革驱动产品正朝健康险和年金险方向拓展,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养老体制改革在提速,商业保险作为基础医疗和基础养老重要补充的地位再次被阐述并佐以政策支持。医疗健康和年金险市场的发展是提升未来保费新单增速预期的重要动力,并且将能够产生差异化新单增速预期。随着医疗健康和养老险市场的逐步开启,未来公司新业务乘数将有较大提升。

费率市场化改革带来健康险的热销,其中缘由主要是因为健康险利润率比较高,在利差损益受到影响的同时,保险公司会主动寻求死差损益和费差损益较好的产品。从目前情形来看,意外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保险公司新业务乘数在估测过程中固然存在较多的假设差异,但由于中国当前保险业的严重同质化,使得目前行业估值乘数差异不大,市场以行业平均增速和平均利润率情况形成对未来新单增速和新单利润率的合理预期,形成行业性的溢价空间。这也导致公司之间溢价水平差异不大。

而造成新业务乘数无差异的重要原因也反映了当前保费结构过于集中、险种较为单一的现状,由于险种结构较为单一,各公司业务结构相似度非常高,未来增速和新单利润率都难以摆脱行业属性,最终导致保险股估值溢价水平难以出现明显分化。

随着医疗健康险和医疗险市场的开启,保险公司之间新业务乘数分化将会产生并加大。保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带来新单增速预期以及新单利润率高低的不同组合,从而形成差异化的新业务乘数。

互联网新渠道的价值

保险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内部产品来看,分红险吸引力在下降,费率市场化改革产品能够提供超过分红险收益率的内在收益,这也是新产品都有分红险影子的原因。从外部销售环境看,规范非标和同业,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对保险业的竞争压力明显减小。同时规范银保渠道和高现价产品,明显利好大保险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保险业也不能脱离干系,互联网渠道为保险所用已是大势所趋。

从2011-2013年间,互联网保险保费年复合增速达到201%,在个险渠道保持个位数增长、银保渠道负增长的格局之下,互联网渠道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而从各家公司的战略部署来看,互联网保险业务领域都将成为近两年重点挖掘的市场。

在经历前期的跑马圈地的竞争后,互联网保险市场格局正面临着重塑。从2013年统计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排序来看,与传统保费收入规模排序完全不同,人身险市场更加是颠覆性质的,国华、泰康、阳光、光大永明和弘康人寿跃居前五位;而财险市场中前三排序差异不大,阳光和美亚财险居于第四位和第五位。而从收入占比贡献来看,基本上小公司更加超前,小公司在运用互联网渠道方面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开放。

虽然分红寿险增长缓慢恢复,但通过产品创新,主险选择分红险依然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产品特征,主险搭售传统险、保障型险种是主要产品组合形态。在无风险利率下移的过程中,分红险收益率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一季度,部分保险公司凭借银保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销售万能险,成功冲刺“开门红”。万能险成为策略型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期满现金流压力、与其他公司竞争、维护渠道以及对接项目。从公司自身价值来看,万能险更多是策略性的产品,上述情况会持续存在,保险公司会持续保留这种产品。

而高返还、高现价和高保单抵押率产品是本阶段普通寿险产品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其中高现价产品更是一季度部分公司实现“开门红”胜出的利器。

保单的保证利率通过两个部分体现出来:产品定价利率,产品的返还给付。产品的返还给付是指保单条款约定在一定条件之下,保险公司提供保额的一定比例作为返还金。2010年保监会规定两全险种禁止设置在3年之内返还条款,现在公司多采用年金的形式规避这一约束。

高退保现金价值保单逐渐浮出水面。保单在销售的前两年中,销售费用以及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保单的累计现金价值非常低,较低的现金价值同时也避免了消费者的退保行为。但是随着其他理财产品的竞争,尤其是为了规避保险产品灵活性不足的毛病,保险产品开始提高保单的退保现金价值,甚至出现现金价值高于起初保费的现象。此类保单的典型是太保的红利盈和国寿的鑫丰两全。

而高抵押贷款率保单也应运而生,保单因为具有现金价值,可以作为抵押物从公司取得现金贷款,保险公司收取利息,利息与银行同期限贷款利率相近。传统保单抵押率一般在70%左右,但是随着利率的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这一比重已经大幅提升至95%。此类保单的典型是太平的一系列高投资收益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