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蛟龙”,爱的出击爱的深海

2014-04-29 00:00:00邹建华等
知音·上半月 2014年10期

[新闻背景] 2013年9月7日,“80后”美女博士唐立梅成为我国首位搭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挺进大洋深处的女科学家,不少样品是第一次从海底取到,科研价值重大,轰动一时!近日,唐立梅当选“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鲜为人知的是,唐立梅的博士老公竟是她从网上勇敢征来的。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爱情传奇呢?

女博士发帖征来男博士,三天情缘初定

2008年12月22日,唐立梅在浙江大学内部的88网站征友版——“鹊桥版”上勇敢发出了自己的征友帖: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来到这里寻找属于我的那一份缘分,心中的感觉还是有些复杂的,但我仍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我本科、研究生、博士上了三个不同的学校,换了三个不同的城市,我一路积极进取,终于把自己放到一个自认为较好的平台的时候,蓦然回首,青春的美好时光过去大半。27岁对于一个女人是比较尴尬的年龄,还有优秀的男生在等我吗?(我这一路的努力可都是为了可以经济独立,为你减轻养家的负担,呵呵)我相信一定有……

我身高1.61m,体重49kg,性格温柔大方,也不失活泼可爱,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博士二年级在读。理想的对象:身高170cm以上,长相不难看,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和较强的责任感,乐观向上,能有所担当,和我有相同的生活理念。我的生活理念是:要健康,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没有不良生活习惯;要快乐,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人和事,积极向上;要合谐,懂得理解和宽容,这样两个人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如果你是我要找的人,请加我QQ……”

唐立梅的征友帖发出后,反响异常强烈,她的漂亮、自信,吸引了众多浙大男生的青睐,回帖很快达数百,很多男生留言希望尽快和她见面。当晚,唐立梅就开始与应征者见面,地点就在自己宿舍下面的操场上。她第一个见的是来自山东的浙大校友,这个校友已毕业多年,比她大十几岁。她和这个大叔级的校友说不到一块去,两人只谈了十几分钟,她就借故离开了。

来自四川的王河森,是唐立梅见的第二个人。唐立梅见他长得高大英俊,有亲和力,心里颇有好感,王河森对清秀漂亮的唐立梅也一见倾心。因为见面的时候都晚上十点多了,两人也不好太晚回宿舍,就绕着学校里面的路走了几圈,大概聊了一下各自的经历。王河森比唐立梅仅大3个月,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王河森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2006年考入浙大经济系硕博连读。

回到宿舍后,唐立梅收到王河森的短信:“本人比照片漂亮。”唐立梅看了,心里顿觉美滋滋的。

第二天白天,王河森约唐立梅见面,两人还是在学校操场散步、聊天。唐立梅详细地讲了自己的经历。她老家在河北蠡县,父母务农,小时家境贫寒。1999年,一心想上浙江大学的她高考失利,只考到河北工程大学,不甘心的她一边打工赚钱,一边为考研做准备,谁料毕业后第一次报考浙江大学研究生又落败。无奈,她到一家勘查公司工作,每天跑工地,给人做地基勘查。可是,她心里却非常不甘!后来,她辞了职,跑到兰州大学上考研补习班。那段日子,让她深深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但她统统咽下。最终,因为微弱的差距,她被调剂到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执著的她又一次冲击浙大,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终于梦圆浙大!

王河森也是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单位先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辞职考上硕博连读,他们很有共同话题。那天快分开时,唐立梅把一个黄色的鸭子布娃娃送给王河森,笑道:“它是我去游乐园时套圈套中的,算是比较幸运的东西吧,我把它送给你,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好运。”王河森激动地说:“谢谢,我会好好珍藏的。”

12月24日平安夜,王河森的师门有聚会,导师组织看歌剧。聚会结束后,王河森约唐立梅在她宿舍楼下的篮球场见面。唐立梅走下台阶时,王河森背对着她站在球场边,等唐立梅走到他身边,他突然转过身,手里竟捧着一束鲜艳的玫瑰花。唐立梅既惊又喜,觉得此刻他就像一个“白马王子”,阳光、帅气、浪漫,她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这时候,王河森把花递到她手上,说:“平安夜快乐!”唐立梅激动地接过花,莞尔一笑:“平生第一次,有人送花给我。”

随后,两人去操场散步。王河森说:“其实,我准备找女朋友呢。能认识你,真是缘分。”唐立梅心领神会,能在对的时间碰见对的人,她感到很幸运。

三天,情缘初定!当时,还有不少浙大男生约唐立梅见面,但她已经认定了王河森。当晚,她回到宿舍后,又上了88鹊桥版的征友版,写了一个感谢帖:

“我想帖子从今天开始作废吧,但我并不想删除它,它记载了我27岁时曾有过这样一种勇气,我会珍惜现在的缘分。感谢浙大,感谢88,我的心已经找到可以停留的地方!现在除了某人之外,其他的人我会一律视为普通异性朋友。祝福仍在征友的MM,我相信幸福属于那些善良、勇敢、坚韧的人,你们一定也会找到你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祝元旦快乐!”

博士小夫妻,在繁忙的日子中寻找浪漫

唐立梅和王河森正式恋爱了,但他俩平时没太多时间在一起,都在忙自己的论文,一般都是到晚上忙完了,从实验室出来,回宿舍之前见个面,一起在校园里走走,聊聊天,然后各自回宿舍睡觉。

唐立梅天性中还是渴盼浪漫。一天,她建议把两人见面的地点安排在宿舍楼下附近的马路上,像是一次“邂逅”。王河森却说:“玉泉何其大,邂逅不容易,教六树多多,守株待兔好(玉泉是浙大校区,教六是唐立梅的实验室)。”他的话把唐立梅逗笑了。此后,王河森都跑到她的实验室门口来接她。

2010年元旦,唐立梅随王河森去四川见了他的父母。王河森父母见她知书达理,谦和乖巧,长得也漂亮,非常喜欢。春节时,唐立梅也带王河森去老家见了她的父母,唐立梅父母见王河森阳光帅气、性格好,很实在,都很赞成。6月初,两人领取了结婚证。因为条件所限,当时他们并没有举行婚礼。

5月底,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两位科学家陶春辉、韩喜球去浙江大学做关于大洋科考发现海底“黑烟囱”的报告,照片中那些神奇的海底景象,勾起唐立梅巨大的求知欲,萌生了投身海洋科研的愿望。唐立梅对男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王河森说:“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唐立梅开始恶补海洋地质知识。这年夏天,唐立梅获得博士学位后,顺利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随后,两人结婚。因为她是从陆地地质学研究领域转向海洋地质学研究领域,两者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加上知识结构中存在欠缺,唐立梅的海洋科研道路历经曲折。在她感到迷茫的时候,王河森总是给她鼓劲,让她别心急,还给她买了不少相关的书籍。老公的激励,使唐立梅有了奋斗的力量。她开始沉下心来阅读了大量与海洋研究有关的书籍,很快入了门。

研究所离浙大不远,唐立梅住在单位给她提供的一间单身宿舍里,由于当时王河森还在继续读博,只能在周末来找她。第一次有锅灶可以做饭,两人都感到很开心,尝试了各种菜谱,唐立梅还做过紫菜包饭和泡菜饼,专门送到学校给老公吃,幸福得让人羡慕。

2011年底,由王河森父母资助,又向同学和同事借了一部分钱,小两口在杭州西湖区按揭买了一套83平米的房子,等待装修后,才能住进这个爱巢。

2012年4月,唐立梅报名参加了中国大洋第26航次第一、第二航段的科学考察,要去西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为期三个月。这是她第一次出海,王河森特地请假跟随妻子去了三亚。第二天,唐立梅登船前,王河森反复叮嘱她要注意身体……

开始,由于船上的邮件系统没弄好,王河森接连几天都没有收到妻子的任何消息,他很着急。而开始的那段日子,唐立梅晕船,不停地吐。王河森和唐立梅联系上后,得知她的情况,他很担心,让她多休息,多喝水。由于船上信号不好,不能看视频,只能发邮件。唐立梅每天都给老公发不少邮件:

“亲爱的老公:船有点晃的,还是有点小晕,今天看了半天的海,看见了小飞鱼,在海面飞得很快,有翅膀,远处还看见渔船,很小的一点点,此外什么都看不到了。现在风浪不大,不晕船了,勿挂念。应该要到马六甲海峡了。嗯,先这样吧,注意身体,尽量自己做饭。想你,本来爬上去睡了,想起有些问题还没回答,也为了明天8点你可以看到邮件,又爬起来写。

关于房子装修的事,你的想法都很好,我都赞同,大胆去干吧,辛苦你了啊。一切按你的想法做吧。这两天回想起我们一路走来,虽然在学校各自有压力,但从开始到现在还都是美好的,虽然领证两年了,但真正过日子才刚刚开始,以后就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的小家哈。回去带我去参加你的毕业旅行哈……5.3”

那时,王河森又要准备论文和毕业答辩,又要跑新房子的装修,很辛苦,他还天天给在海上的唐立梅回邮件,问候、鼓励她。那三个月的出海,为唐立梅的海洋地质研究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等唐立梅回到杭州时,新房已经装修好了。看着清爽、温馨的新家,想象着老公一个人跑装修的辛苦,她鼻子一酸,说:“对不起,我啥也没帮上。”王河森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我是男人,就应该多承担些。何况你是在做一件大事!”唐立梅自豪地笑了。

2012年秋,王河森博士毕业后,到一家国企工作。2013年4月,唐立梅和王河森在杭州补办了婚礼。由于路程遥远,双方家长都没能来,婚礼是他们自己操办的,请的是双方导师、师兄妹和一些同事,只开了10桌酒席,形式也很简单,王河森甚至连一枚钻戒都没给妻子买,唐立梅还是很开心。

虽然海洋地质研究非常枯燥,但唐立梅对自己的工作却非常执著。婚后,王河森包揽了大部分家务,使唐立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最终为自己迎来了潜入深海做科考的机会。

中国首位“女蛟龙”,爱情激励我在深海翱游

2013年5月,唐立梅得知自己被选中参加“蛟龙号”科考,并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深潜西北太平洋的“女蛟龙”,兴奋得三天都没怎么睡觉。

为了这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唐立梅进行事无巨细的准备。谁知就在这时婆婆去世了,她匆匆回四川奔丧。由于科考队要求她马上返回做准备,五天后,她返回继续工作。因为母亲突然过世,王河森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经常夜不能寐。唐立梅为不能陪伴他感到愧疚,王河森反过来安慰她:“你不要多想,机会难得,你就忙你的……”丈夫的通情达理让唐立梅卸下了心理上的包袱,她全心为下潜做着准备。

这次,“蛟龙号”要去的是太平洋。唐立梅找了六本书和很多资料,又反复研究之前拍回来的太平洋的视频,制订了详尽的科学计划。她还参加了船上“蛟龙大学”的授课、听课,了解海底的生物分布。下潜机会难得,她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地质考察目标,还肩负着生物考察的重任。

虽然之前唐立梅反复跟王河森解释过下潜是绝对安全的,但他还是有些担心。他工作也很忙,无法到厦门送妻子出海。7月17日早上,唐立梅临出门前,王河森拥抱了她,叮嘱:“在船上要照顾好自己,我等待你平安归来!”唐立梅给了他一个灿烂的微笑。

2013年9月7日早晨八点钟,唐立梅仅干咽下几块饼干和一只煮鸡蛋,就和两位潜航员傅文韬、叶聪一起,登上了“蛟龙号”。下潜终于开始了。灿若烟花的海底,平生所未见的奇景,让唐立梅目炫神迷。可她顾不上欣赏,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不知不觉,时间已近下午三点,这是规定的上浮时间。唐立梅跪在窗前向海山告别:采薇海山,再见!我会再来!

晚上,完成下潜汇报后,她打开电脑,马上映入眼帘的是王河森发来的祝贺邮件:“祝贺下潜成功,盼望你早点回家!”那一刻,她感到特别满足和幸福。

由于从唐立梅下潜的地方坐船回到国内还需半个月左右,加上繁重的整理资料的工作,她每天只能抽空通过邮件跟老公联系。9月19日,唐立梅一行的船在江阴靠港,随后她乘汽车回到杭州,到家时,已经晚上11点多了,她一眼就看见王河森站到小区门口等她,两人情不自禁紧紧相拥。见她瘦了不少,王河森特别心疼地说:“你辛苦了,先好好休息几天。”当晚,王河森一边帮妻子整理资料,一边说:“因为担心你,我每天都看你写的下潜经历,海底真美。”唐立梅自豪地笑了:“一生难忘!”

作为我国首位搭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挺进大洋深处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当选2013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并入选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新中国百位女性第一与中国梦”展览。但唐立梅说,在家里,她只是王河森普通的妻子。由于没能在丈夫丧母那最悲伤的日子陪伴他,她一直心存愧疚,因此,只要在家,唐立梅总是尽量多干家务,给老公做饭。她还希望今年要个孩子,能够享受做母亲的幸福。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唐立梅庆幸自己勇敢征爱,征来了这么好的丈夫。正是圆满的婚恋,为她的事业插上了翅膀,让她自由快乐地遨游在爱的深海。

编辑/邹建华 江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