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28期

09月22日至10月05日

焦点

生育政策抑制居民生育意愿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庄亚儿等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人口研究》2014年第3期

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普遍的生育意愿是生育两个孩子,理想子女数为1.93,处于更替水平以下。实际上,中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受到生育政策的抑制,尽管如此,目前的生育意愿仍高于生育行为。

也就是说,中国居民的生育意愿由于政策的制约难以满足。完善生育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更好地兼顾个人家庭生活与国家发展利益。

生育政策宽松的地区理想子女数较高,普遍实行一孩政策地区最低,为1.84,一孩半政策地区为1.98,二孩政策地区为2.01。不同地区之间生育意愿的差异也相当明显,最低的黑龙江省与最高的广东省相差达0.63之多。上述结果反映出居民的生育意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育政策以及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全国城乡居民理想子女性别比为104.2;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孩子的理想子女性别比分别为128.0、101.5。在现有1个男孩的家庭中,希望下个是女孩的占86.7%,在现有1个女孩的家庭中,希望下个是男孩的占79.8%。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不会出现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时间过分集中的现象。因此,就全国范围来说,严重的出生堆积现象不太可能出现。

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为各地做好政策实施前的测算和准备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由于不同地区的生育意愿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的潜在受益家庭比例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各地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制度

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更能缩小收入差距

同济大学 程名望等

“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经济研究》工作论文694号

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尤其是农村。而贫困减少的程度依赖于两个基本因素: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缩小。实证分析教育与健康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的差异,对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农村扶贫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2003年-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从收入增长与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就教育与健康对中国农户贫困影响进行研究后发现:2003年-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农户收入增长,而不是收入差距缩小。教育与健康所体现出的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的显著因素,对农村减贫具有关键性作用。其中,教育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健康则主要通过劳动性收入发挥作用。

但从收入差距缩小视角看,健康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比教育更为显著。因此,坚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战略取向,特别是提高农户健康水平,对于农村减贫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观点

老龄社会不利企业家创新

北京大学 梁建章等和斯坦福大学Edward P. Lazear

“人口学和创业”NBER工作论文第20506号

成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创造力,而年轻人更具创造力。但创业成功同样需要业务技能。创造力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但业务技能会随着职位升高通过经验而增加。那么老龄化趋势加剧会对创新有什么影响呢?

在老龄社会中,企业内很多关键岗位多数被老龄雇员所占据,而在一个年轻人主导的社会中,年轻雇员更有机会接触那些促使他们创业的岗位和环境。因此,老龄雇员不仅缺乏创新,更重要的是,当老雇员占据关键岗位时,他们阻碍了年轻雇员获得业务技能的机会。

通过全球创业观察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创业与年龄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年轻人无法获得必要的业务技能开始创业,而老年人缺乏创业的创造力或者精力。结果进一步显示,一个国家的中位年龄下降一个标准差,该国新兴企业的增长率就提高2.5个百分点,这约占平均创业率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