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张五常教授毕生学术思想精髓的“经济解释”系列,被作者称为其 “认真写成的最后一套经济学著作”。此系列著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行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张五常教授就开始思考合约与制度问题,《佃农理论》中他将佃农看成合约,尝试从市场合约入手分析制度选择。80年代,他开始探索国家制度与合约的关系,将合约上升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更高的层次进行论证。从那以后,作者在合约与制度上的思考没有中断,此书为这一思考的一个总结。
查尔斯·泰勒,加拿大哲学家,现任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哲学与政治科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勒强烈影响着西方思想界。
在本书中,查尔斯·泰勒继续了他对多重现代性主题的反思,通过追溯格劳秀斯—卢梭思想中以个人为基础,基于自然法的世俗社会道德秩序,重述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提出了“现代社会想象”的观念。作者所说的社会想象,是指人们想象其社会存在的方式,人们如何待人接物,人们通常能满足的期望,以及支撑着这些期望的更深层的规范观念和形象。社会想象乃是人们想象其集体社会生活的方式。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研究的自由得到大范围扩展。这一时期,对于日本历史的认真研究,也开始在西方世界兴起。《剑桥日本史》是国际日本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综合展现当前关于日本史知识和研究的进展。这套书涵盖从史前时期直到现在,讲述日本在经济、文化、宗教、外交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历程。
第五卷聚焦于从晚德川时代到20世纪初,重点讨论了这一时期日本的制度及社会发生变化的过程,分析19世纪晚期封建社会受西方世界的影响及其回应。这段时间是日本历史上最为复杂多变的一个百年,其间的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仍为不少国人所陌生。
美国在过去20年间右转,保守主义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福利不复存在,死刑的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依然强烈,监管力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今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保守主义者,这些人主宰着这个世界最强国家的两大政党之一。
本书分为“历史”“剖析”“预言”“例外”四部分,尝试站在尽可能客观的立场上描述何处是保守美国的起源,什么是保守美国的信仰,旨在从各个面向理解保守主义,告诉读者为什么保守主义能够成功。作者认为,如今的美国比欧洲更加保守,美国已是一个右派国家。美国人在追求个人权利,尤其是持枪权、家庭观念(特别是基督徒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时,都体现了保守主义运动特征。
199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亚太研究联合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公民社会”讨论会,此书是讨论会的论文汇编。这次讨论汇集许多北美“中国学”学者,核心议题是“公民社会”概念在中国学研究中的有效性及其限度,进而重新思考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各种可能性。
作者们不是拿着现成的西方“市民社会”尺度来裁判和论断中国,而是用“历史比较学”的眼光,找到中国社会在“市民社会”范畴内的不同表现,同时“平等对待欧洲和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国家与社会模式”。作者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中国地方层面的变化,因为国家相对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国家与社会、公与私的新组合,也出现于国家与社会的边缘地带最具地方特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