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的皮凯蒂问题

2014-04-29 00:00:00布拉德福德·德隆
财经 2014年16期

在网络杂志《异见者》中,凯瑟琳·盖尔最近试图总结保守派对托马斯·皮凯蒂新著《21世纪资本论》的批评。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右翼人士对皮凯蒂论述的评价十分苍白无力。皮凯蒂的论述复杂而详尽,最突出的观点大致有五点:

1.社会财富与社会年收入之比,将增长或缩减到与社会净储蓄率同社会增长率之比相当的水平;

2.时间和机遇必然导致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3.随着工业化果实被摘取,经济增长率下降;同时累进税率回落、20世纪上半叶无序的推倒重来的过程终结,加之富人缺乏有力的社会学理由花掉自己的收入或财富,净储蓄率上升;

4.富人拥有强大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影响力的社会,在很多方面都令人不快;

5.在一个财富与年收入比率比增长率高出多倍的社会,财富往往掌握在继承者手中——盖尔称之为“继承社会”;较之由精英和创业富豪主导的社会,“继承社会”在很多方面更让人讨厌。

即使仅仅列出要点,皮凯蒂的论述读来也十分复杂。因此,它招致大量实质性的批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马克·罗尼驳斥了第四条,他认为,财富收益与财富年收入比成极强的负相关,因此富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他们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反而越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影响力也较弱。

乔治梅森大学的泰勒·考恩反对第四和第五条论述。考恩称,“有闲富人阶层”恰恰因其身为有闲贵族而构成了宝贵的文化资源。恰恰因为他们不必堕入挣钱、获取和花钱购买必需品和便利设施的因果轮回,“有闲富人阶层”能对事物秉承长期或异于常人的观点,因此创造出伟大的成就,比如艺术。

还有人翘首企盼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它能带来更多唾手可得的机遇和新一轮的创造性毁灭。若真如此,人们往高处走的机会将增加,从而否定了第二条和第三条。

但令人惊奇的是,保守派对皮凯蒂新著的批评真正涉及其论述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是愤怒地声讨作者的分析能力、动机,甚至国籍。

克莱夫·克鲁克就指出,“皮凯蒂拿出的有限数据和由此得出的宏大结论简直像是精神分裂症”,“其数据和分析无法支撑”其结论,“甚或自相矛盾”。克鲁克进一步推测,“皮凯蒂对不平等愈演愈烈的恐惧”导致他误入歧途。

此外,艾伦·梅尔策对皮凯蒂的著作过度法国化提出指控。皮凯蒂与其法国同胞伊曼纽尔·赛斯在麻省理工学院共事,“IMF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也曾是该校教授,布兰查德也是法国人。多年来,法国一直实行破坏性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把保守派的上述批评言论拼凑在一起,皮凯蒂著作的真正问题就一目了然了:这部书作者是位精神不稳定的外国共产主义者。这是美国右翼势力惯用的伎俩,曾在麦卡锡时代摧毁了数千人的生命和事业,但给某种思想扣上“非美国”的帽子算不上论证。

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加州伯克利等偏左翼的美国社区,皮凯蒂的著作备受推崇。他和他的同事为搜集、整理和清理数据所付出的艰苦劳动,他提炼和论述观点的智慧和技巧,还有阿瑟·戈德哈默在翻译上耗费的心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人人都对皮凯蒂10%-20%的观点不赞同,另外对10%-20%的观点抱有疑问。但每个人持有异议和存疑的部分不尽相同。换言之,对于这部书的每一部分,大部分人认为大致正确。除非皮凯蒂的右翼批评者真正拿出有效的观点,否则将无法改变上述看法,就算他们大骂“赤色分子”和“法国佬”也无济于事。

作者曾任美国财政部副助理国务卿,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兼经济研究国家统计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