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11月30日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三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17日,习近平将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主旨演讲。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此前表示,中澳自贸区协议谈判接近完成,希望能够在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正式签署。
10月26日的议会选举顺利完成之后,“阿拉伯之春”的发源地突尼斯将于11月23日进行首轮总统选举。本次突尼斯议会和总统选举将是“阿拉伯之春”后,突尼斯相对平稳地完成政治过渡,结束制宪议会和临时总统、政府的标志。
11月24日将是伊朗与六方达成长期核协议的最后期限。伊朗总统鲁哈尼始终对达成最终协议持乐观态度,称各方不会回到一年前的状态。稍早些时候,美国也有高官透露各方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尤其是伊朗的态度较为积极,希望尽早结束孤立状态,不过也有欧盟官员对如期达成最终协议“没有十足的信心”。
第18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国家领导人峰会将于今年11月26日-27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中国将以观察员国身份参会。在中国提出“一路一带”的发展构想后,南盟国家有望搭上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合作的快车。
10月24日,由中国牵头的21个国家在北京签约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中国决定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建设“一路一带”战略提供融资平台;其后的APEC北京峰会上,加强亚太地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有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呼之欲出。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产能过剩的美国为挽救濒临崩溃的欧洲市场而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四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合计130亿美元的援助。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一方面使得自己国内的过剩产能转化为对受援国家的债权,另一方面通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系列金融安排,一举奠定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的基础。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外汇储备过剩和产能过剩的两大“过剩”问题,如果能将过剩的外汇储备和产能用于建设海外基础设施,那么不仅可以改善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也可以为疲软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中国官方从未正式使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这一称谓来定义“一路一带”的战略规划。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这两个项目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一路一带”规划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最大区别在于中国不寻求与任何沿途国家形成联盟关系,也无意以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该计划中的主导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