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人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4-04-29 00:00:00
南都周刊 2014年37期

“十一”黄金周,我与家人去山西自驾游一周。以凌晨出京爆堵开始,以深夜回京爆堵结束,亲身体会了在路上的“酸甜苦辣”,对“十一游”有了一次零距离体验。

出于惠民目的,政府宣布节日期间小客车高速路免费,却不幸给出游添了堵。为避开高峰期,人们想尽办法,也难以避开奔涌而出的车流。整个节日期间,堵车成为家常便饭,游客大部分时间耗在进出景点的路上。景区内更是人满为患,在壶口瀑布,我花了超过六个小时在路上,观景的时间却不到二十分钟,因为汹涌的人流比狂泻而下的黄河更壮观。

五台山和平遥古城成了巨型停车场,交通警察如临大敌,昼夜疏导交通。景区导游小姐声嘶力竭,匆匆讲完又奔赴下一拨游客。加油站前排起车队,小伙儿忙得满头大汗,他说一天的加油量抵平时半个月。

浏览“十一游”的新闻,所有著名景点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名山大川和文化遗产之美已很难领略,旅游成了旅游的目的。国人的耐心倒经得起考验,听一位游客说:“只要全家一起出来,纵受堵,也幸福。”但踟蹰不前的路途,摩肩擦踵的旅行,身心俱疲,其幸福指数是值得怀疑的。

在中国的假期制度中,由于重集体生活轻个人生活的传统,存在重公共假期而轻个人假期的现象。政府公共假期过于集中,民众个人休假制度不完善,是造成上述旅游困境的根本原因。

公共假期不应该成为旅游的节日,公共假期的主要目的在于庆祝与休息。学生的寒暑假,成人的年假,才是旅游的旺季。

而现实则是,政府、企业的员工休假制度并不完善,在一些机构甚至名存实亡,这一点政府机关最为严重。据了解,不少政府公务员没休过年假,即使想休假,领导一句话就给取消,或看到领导那么忙,不好意思提休假的事。在政府模范人物的报道中,也常把多年不休息作为工作努力的证据。

企业的休假较为正规,但问题也不少。比如员工的休假天数按年资递增,如果辞职换公司,年假往往从零计算,跳槽较多的员工,经常失去休假的权利。

推行、规范个人休假制度,让民众享受个人假期,自由地选择旅游时间,而不必在公共假期里挤破头,是解决公共假期拥堵,解决旅游困境的主要途径。

我在英国居住期间,发现英国无论政府公务人员还是私人企业,其员工都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假期可以零支,也可以整取。即使刚刚参加工作,此项权利也得到保护。休假的和工作,作为同等重要的人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圣诞节为他们最主要的旅游假期,但非公共假期的旅游也同样普遍。

试想,个人休假制度在我国如能得到严格保护,人们有充分的时间出门旅行,可以选择喜爱的季节,有足够多的地点可以到达,可以到处漫游,也可以深度体验,每个人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自由的小资。这种可以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个人的幸福”,和公共假期出门赶集的“集体的幸福”,哪一种更能体现旅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国人的两个最大堵点,一为春节假期,一为“十一”黄金周假期,如个人带薪休假制度能够得到普遍确立,这两个拥堵时间段将得到彻底缓解。这两个公共假期,将和中秋、清明等传统假日一起,成为悠闲生活的象征,而不是拥堵和焦虑代名词。

所幸转变即将开始。在运行了14年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已于9月15日正式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学者解读,不论是民间,还是国家政策,都在从“黄金周”向“带薪休假”转向,撤销“全国假日办”,正是顺应这一变化。(潘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