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再度放缓
刘利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周浩: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
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PMI下降至51.1,低于7月的51.7,也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1.2。官方制造业PMI与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的同步下降意味着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减速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也体现在7月信贷数据的大幅下降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疲软之上。同时,包括发电量和粗钢产量的高频数据也显示经济增长动能放缓。这意味着早前的政府“微刺激”的效果也开始慢慢消失。
8月官方PMI出现全面放缓。在分类指数中,产出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至53.2,这意味着8月工业增加值可能下跌至9%以下。而新增订单和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也分别下跌1.1个和0.8个百分点,意味着需求出现放缓。
为实现今年7.5%的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可能需要再度推出稳增长的措施。事实上,日前央行公布了将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200亿元的再贷款。尽管这一资金数目不大也不是一项新的政策,但央行表示,欠发达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从央行获得低于优惠贷款利率100个基点的借贷利率,这也被市场认为是政府降低实际融资成本的又一举措。此外,国务院也表示,在今年下半年将加速沿海地区的核电项目,以及内陆地区的风电和水电项目的建设。
此外,四大国有银行也加快了放贷的步伐,8月前三个星期新增贷款1300亿元,而前两个星期新增贷款为560亿元,第一个星期为360亿元。
我们认为,早前央行的定向宽松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放缓的趋势。我们维持早前的预测,认为中国政府需要下调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此来从根本上降低融资成本。官方PMI数据也再次确认我们的这一观点。
地铁涨价与福利刚性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如果回到2007年,再给北京市地铁运营部门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们愿意把地铁票调整到2元吗?当年的低票价给现在的决策者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这种烦恼来自沉重的财政负担。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北京对地铁实行单一票价后,随着地铁线路越修越长,北京地铁的财政缺口越来越大,亏损额从最初的1.69亿元变为2013年的34.61亿元。将这个亏损摊在同期的3亿乘客身上,平均每人每次乘坐地铁将会产生1.08元的亏损。该怎么弥补亏损?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财政补贴。
近期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调整票价的建议。与国内其他开通地铁的城市相比,北京市的调整方案不是那么离谱。根据国际经验,公共交通支出占个人年可支配收入的合理范围一般在5%-10%。即使涨价1倍,轨道交通负担也尚可以承受。
有意思的是,有相当多的北京市民并不支持这样的涨价,反对理由无非是以下三种:涨价无法解决交通问题;涨价是在剥夺市民的福利;涨价会增加出行者的成本。
这些理由实际上都难以站住脚,因为绝大多数观点都已经有人驳斥过。地铁涨价之所以被普遍地反对,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福利刚性”所致,而这可能是目前所有讨论地铁票价问题时都被忽视的因素。
“福利刚性”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福利的这种“刚性”特征,使得社会福利制度缺乏弹性,一般情况下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水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
在现有的补贴模式下,北京乘地铁也变成了一种福利。北京地铁公司每次运送一名乘客会产生1.08元的亏损,而这亏损都是通过财政补贴得以弥补。在这种运作机制下,你乘地铁越多,那么从政府获得的补贴也越多。“福利刚性”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克减福利的行为都会遭致受益人的反对。
尽管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时候克减市民福利的做法都有各种各样的经济依据,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办法往往行不通。正是如此,很多为此次北京地铁调价行为进行辩解的人士都遭到了网民的反对。
但问题在于,一旦所有的福利都呈刚性而缺乏弹性,而财政支出又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减少,刚性的福利就会变成市民的梦魇:税务部门就会通过更加严格的征税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这意味着市民在享受2元低票价的同时是以承担更高的物价上涨为代价。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花钱效率总没有私人高,你在政府这里获得1.08元的财政补贴,但可能需要你花2元钱为其埋单。最后,越多的财政补贴会导致越多的市民负担。当然,绝大多数市民是不会关注财政效率的,他们只能注意到这1.08元的财政补贴和2元的票价。这也是“福利刚性”的逻辑所在。
中国开发商海外举债规模创新高
据彭博社消息,“钱荒”的中国开发商今年在海外贷款市场的举债规模创下近十年新高。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从境外银行贷款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
野村控股信贷策略师Agnes Wong称:“资产负债表杠杆率升高将加重开发商财务负担,这意味着如果房屋预售复苏不及预期,将较以往更容易引发问题。”
普京呼吁谈判乌克兰东部问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31日表示,就乌克兰东部问题,现在应该立即着手进行直接、富有成效的谈判,应该考虑乌东部政治组织建设和国家地位问题,以保证生活在乌东部地区人民的合法权利。普京同时指出,乌克兰东部的军事行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展开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
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启幕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地方举债必须报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据了解,预算法从防止预算违规调用、公开透明、加强预算效能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财经法律专家表示,与现行预算法相比有很大进步,从立法理念上实现了由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型,对于构建法治政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将发挥重要作用。
9月1日-7日
1 寻求中国地缘大战略
2 终结统计造假
3 日本低碳智慧城市路径
4 中拉关系大机遇与大挑战
5 一个法官对司法改革的思考
6 重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7 从信用评级看地方融资
8 甲午战争的历史之链
9 为企业减负乃税改核心
10 新常态之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