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26期

理查德·阿滕伯勒:天才演员与导演

2014年8月24日,英国老牌演员、导演、制片人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去世,享年90岁。

作为电影人,理查德·阿滕伯勒以作品具有高品质且多产而闻名。他从影生涯中,全部参演和执导的影片多达70部。

理查德·阿滕伯勒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他曾经回忆,自己最初决定走上演艺生涯,是受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响。1935年的一天,阿滕伯勒陪父亲前往伦敦,其间进入一家影院看戏时,适逢卓别林主演的《淘金记》上映。

伴随剧情展开,阿滕伯勒看到影院里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许多人甚至笑出了眼泪,不断用手绢擦着眼角。阿滕伯勒对卓别林的表演深为钦佩,从而生出一种向往,在回家的火车上,理查德告诉自己:“我也要成为卓别林这样的人。”

1942年,阿滕伯勒在电影《效忠祖国》中扮演一名军舰船员,自此步入演艺行业。1947年,阿滕伯勒在影片《布莱顿硬糖》中扮演了一名邪恶的少年杀手,他的表演深受好评。

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理查德的知名度还仅限于英国,他在伦敦剧院舞台上,以出演阿加莎·克里斯蒂《捕鼠器》里那位侦探角色而知名。但在1963年,他出演战争片《大逃亡》,这是他出演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阿滕伯勒顿时在大西洋两岸都炙手可热。这部片子成为“二战”题材影片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1983年,由他执导的《甘地传》曾赢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奖。

他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绩,努力重新拓展自己的职业道路,成功转型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到阿滕伯勒职业生涯的后期,他的表演事业只是零星为之,将大多数精力投入到导演事业。

作为阿滕伯勒执导的影片中最著名的一部,《甘地传》在收获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不乏批评者,他们主要是一些历史学家。在这些学者看来,《甘地传》无异于一部造神影片,将甘地刻画为一名朴素的领袖,依靠一种坚韧的信念,带领印度人民击败了老大帝国英国,但影片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当时的英国深陷“二战”漩涡,无暇顾及印度,甚至于希望早日从南亚次大陆脱身。

即便如此,《甘地传》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承认,并得到了11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赢得其中8项。

是阿滕伯勒一手成就了这部影片,但少有人知的是,他为拍摄这部影片准备了长达20年的时间。其中多数时候,都在苦口婆心地说服好莱坞制片人,或者到处筹款。其中一位制片人不仅拒绝给阿滕伯勒投资,更直率预言,这部片子的故事根本吸引不了观众。

无奈之下,阿滕伯勒只好亲自担任电影的制片人。为了筹集资金,他将自己位于伦敦郊区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把自己辛苦收藏的众多艺术品全部作价卖掉。为了拍电影,他花掉了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以至于煤气费都交不起。

这部影片有台词的演员就多达430人,为拍摄甘地葬礼,动用30万名群众演员。整部影片总耗资达到2200万美元,所有人都认为理查德将血本无归,但最终这部影片的利润却达到了投资额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