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29期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奖

2014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是法国著名作家,被法国评论界公认为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在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莫迪亚诺几乎每两年完成一部作品,每一部作品也都能够轻松销售逾十万册。但在作者自己看来,他所有的作品实际上就像一部篇幅巨大、断断续续的长篇小说,“感觉就像是一本书,写了45年。”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富商家庭。因为父母经常外出,哥哥吕迪既是他的童年玩伴,更是其相依为命的家人。当吕迪在10岁时不幸患病去世后,莫迪亚诺感到的无尽痛苦,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之后文学创作道路上重要的情感源泉。

莫迪亚诺从童年时代起就喜爱文学,10岁能作诗,十四五岁便开始尝试写小说和故事。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1968年,莫迪亚诺初试锋芒,便凭借处女作《星形广场》,广受文学界瞩目。1969年,他的作品《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

1974年,他尝试新的创作形式,与著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出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这个故事后来搬上了大银幕,摘得奥斯卡奖。经过这些努力,莫迪亚诺逐步成为法国文坛的一流作家。1975年他的作品《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暗店街》于1978年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的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

莫迪亚诺被誉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也是“法国当代作家三杰”之一。诺贝尔颁奖词指出,莫迪亚诺小说贯穿了三个关键词:身份、记忆、历史。他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

莫迪亚诺的小说多表现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创作于早期的作品,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因而,在他创作的29本书和几部剧本之中,有一条恒定的线索,那就是被德军攻占的巴黎。也正是在那个晦暗的年代,他父亲与母亲的命运产生了交集。

虽然盛名在外,莫迪亚诺不重虚名,所以对许多读者来说,他显得陌生而神秘,他也很少出面演讲或接受采访。对自己的创作风格,莫迪亚诺似乎永远不会完全满意。他曾经表示,十分钦佩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及托马斯·哈代,他们作品中对田园景致的描写,令其神往。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

评委会在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文学奖推荐人选。经过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后,9月中旬,评委会开始复会进行决选,确定最终获奖者,然后在10月的一个星期四公布当年的评选结果。每年12月10日,文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向文学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