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29期

克什米尔战争爆发

1947年10月27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爆发武装冲突,是为克什米尔战争。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北端、中亚的南端,处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克什米尔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克什米尔在英国征服南亚次大陆之前,曾是一个独立国家。被英国征服实行殖民统治后,克什米尔成为受英国保护的一个土邦,但享有自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英国殖民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提出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这一模棱两可的方案,成为印度次大陆仇恨的种子和暴力的祸根。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则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这导致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指控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制造动乱;巴基斯坦也向联合国提出反控,谴责印度武装干涉克什米尔。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停火,7月划定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领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停火后形成的实控线。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印巴两国于2004年开始启动和平对话进程,就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一系列双边问题举行定期会谈。2007年10月,两国完成了第四轮对话框架下包括克什米尔问题等八个议题的讨论。2008年10月21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开启克什米尔地区的贸易通道。这是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首次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开启贸易通道。2011年7月27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和巴基斯坦外长哈尔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会晤并一致同意,两国的旅游者和宗教朝拜者都可以通过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分界线进入对方国家。

回望过去半个多世纪,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而克什米尔问题成为两国争端最大的策源。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独立后爆发过多次战争,其中有两次就起因于克什米尔争端。且双方都不愿对自己的立场作出任何修正。印巴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稍有不和,克什米尔就会发生武装冲突和交火事件,导致两国关系经常呈现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