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18期

再见王建宙

王建宙数度鞠躬以回应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6月25日百度百家举行的自媒体峰会上,他的身份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韩友协会长。这也是王建宙在2012年宣布正式退休至今首次在公开场合作长篇演讲。两年来,作为中国移动前董事长,他已鲜少就移动通信领域公开发表看法。

在这场演讲中,王建宙对正在流行的4G手机提出了批评,认为只是换了一个4G的通信芯片,而没有真正的功能创新。他认为,4G手机应该具备可折叠式屏幕、超前续航能力和一分钟快速充电、可穿戴的形态。

这是公众熟知的王建宙。在联通四年、移动八年,王建宙一直保持高调作风,他热衷于在各个公开场合畅谈移动互联网前景和业务创新,并喜欢发表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见解。这在国企领导中颇为少见,3G业务运营前后,他的观点更是高瞻远瞩,所以一度是荧光灯前最闪亮的商业明星。

在历任中移动一把手中,王建宙被认为是时运最好的一位。坐拥上一任总裁张立贵建下的中国唯一一张强大的移动2G网络,还赶上了国家迟迟不发3G牌照的窗口期。王建宙主政期间,中移动的业绩和用户都达到了鼎盛。而在寒冬之时,他又得以全身而退。

崇尚业务创新被公认是王建宙最明显的标签。早在2007年,王建宙就首先提出中国移动要从传统的移动通信专家,转型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中移动很早便开始着手建立各类增值业务基地,从移动梦网,到推出炙手可热的信息化产品MobileMarket(中国移动应用商店)。彼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在做套餐,卖话音。

与其接任者李跃,及同样颇具口碑的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中国联通总经理常小兵相比,王建宙则更加飘逸、理想化,后三者相对务实、接地气。这也导致王在管理风格上,虽鼓励业务创新,但难以让创新有效落地。

2012年,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发银行,这在当时属开创性举措,入股的初衷在于发展中国移动自有的移动支付业务,但数年之后再看,入股浦发银行一事除了每年为中移动贡献不菲的股东收益之外,并无在移动支付业务上为中移动带来太多进展。

有参与该项目的移动人士回忆,上至亲自推动此事的王建宙,下至执行具体合作任务的数据部,后期都不重视和浦发银行的合作。“这类的业务创新在中国移动实在太多了,各省各市都在投其所好地上马创新项目。”

这也暴露出中移动在多年互联网转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诞生很多互联网项目,但不成体系,亦无实质进展。很多互联网创新项目风光出生,落魄收场。

王建宙退位后,中国移动仍在寻找互联网气质的道路上摸索,但前路几何并不清楚。王建宙和他代表的那个辉煌时代已经消失,运营商正在集体经历低潮,究竟该选择怎样的出路,王建宙已经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但他仍然对未来的移动世界保持着高预测性。他提出,目前的智能手机创新已经遇到瓶颈,材料创新将是智能手机的最新拉动力。他还遥想,手机也许可以变成一件衣服,用户可以像穿衣服一样穿上一个手机设备。

再见王建宙,个性未变,时代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