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08日至09月21日
本刊记者 王小/文
“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已踏入第六个月,全球在这场战疫上正节节败退。”无国界医生(国际)主席廖满嫦在2014年9月2日联合国举行的特别简报会上说。
截至9月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塞拉利昂这些受到埃博拉病毒影响的国家已报告发生了约3500例病例,1900例死亡。形势所迫,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用来指导和协调的国际应对“路线图”,目标是重建防线。值得追问的是,为何在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此次西非的疫情成为史无前例,杀伤力高过以往?
自3月起抗埃博拉疫情以来,在西非受到感染的医护人员比例很高,迄今为止,当地已有240多名卫生保健人员生病,其中120多人死亡。
9月13日,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西部一家公共医院的负责人奥利弗·布克医生入院,14日离世。塞拉利昂医疗机构负责人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布克逝世是医疗界又一令人悲伤的损失。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在过去的一些疫情中,常常是有医生和护士病倒后才明显注意到疫情。而一旦确定埃博拉病毒并实行适当的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感染率就会大幅下降。可是此次不同,一些新疫区的医生和一般公众都不熟悉这一疾病。而当地流行的一些传染病,如疟疾、伤寒和拉沙热等,与埃博拉病毒病的初期症状相似。WHO在一份声明中提及,感染这些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紧急治疗,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怀疑埃博拉病毒,并认为不必采取防护措施。据记录,一些未加保护的医生赶去救治显然病情很重的患者,结果受到感染。
此次疫区也存在个人防护装备短缺或使用不当的现象,对付这么大规模疫情的医务人员太少,他们远远超出所建议的安全工作时间,有些医生超出体能极限,每周7天、一天12小时轮番工作。人员疲惫后易犯错。此外在炎热气候中,个人防护装备较热且穿戴繁琐,这严重限制了医生和护士可在隔离病房工作的时间。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人用疫苗,提高认识以及个人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是减少人类感染和死亡的唯一方法。按医护规则,当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有一米之内的密切接触时,医护人员应当佩戴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无论诊断情况如何,都要确保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比如,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注射和安全掩埋做法等。
WHO发言人福德勒·沙伊卜对《财经》记者说:“在国际专家协助控制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当地医疗系统人员的训练,发展出保护他们的系统,提供能保护他们的设备和措施。毕竟最后留下来的是这些人。”
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和此前各方过于乐观估计形势有关。虽然WHO于8月8日即宣布西非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各国没有认真处理这个跨国的威胁。沙伊卜也承认,这次疫情远大于WHO原本的评估,现在WHO修改了判断。
WHO新提出将用6个-9个月时间来阻止西非的埃博拉疫情。9月初,WHO全球卫生安全助理总干事福田(Keiji Fukuda)等评估了受疫情影响国家的一次需求,目的是为该地区勾画新的联合国应变计划。新计划重点考虑治疗和管理中心、社会动员以及安全丧葬方面的需求,这将至少需要10亿美元,并且要求“数千人将我们的应对工作扩大3倍至4倍”。
这些计划都要以定期发布的特定地点疫情报告数据为基础。这些数据将说明热点和热点区域的方位,介绍疫情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流行病学数据,并说明已知的治疗设施和实验室地点等。9月17日,中国派出一支由59位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抵达西非疫区,来支持这一计划。“我们主要是来做移动监测,即甄别患者。”随队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对《财经》记者说,“中国计划将一个移动实验室运到西非。”
而此前的一些做法也需要修正,比如,许多国家关闭了通往疫区的航线,这妨碍了专家和物资流向非洲,疫情正在对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当地需要医疗用品、食物、燃料和其他供应品。福田呼吁:“除存在已经确认或者怀疑感染了埃博拉的病人情况,或者在人们与埃博拉病例存有接触的地方外,WHO并不建议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
本刊记者蔡婷贻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