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27期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

1945年至1946年间,包括纳粹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在内的众多“二战”主要战犯,在德国纽伦堡接受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为战争受害国和人民伸张了正义,这场审判史称“纽伦堡审判”。

1946年9月30日,经过漫长审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长达250页的判决书。共有18名战犯被分别判处绞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名被告人被宣告无罪释放。

1946年10月1日下午,法庭正式闭庭。这次历史性的大审判,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热切关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跨国法庭以法律名义,对战争的密谋者、组织者、执行者进行了公开、公正的审判。

“二战”临近尾声时,如何处置犯下残酷罪行的纳粹分子成为同盟国内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围绕此事曾有一番争论,最终主张以公开审判方式处理纳粹分子的意见占据上风。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面,讨论并通过了一份处理战犯事宜的文件——《关于希特勒分子对其所犯罪行责任问题的宣言》。根据该宣言,战犯“将被解回犯罪地点,由他们所曾迫害的人民予以审判”。1945年2月,纳粹德国已如强弩之末,雅尔塔会议公报中重申要公正而迅速地惩办一切战争罪犯的宗旨。

1945年7月至8月,欧战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其中写入了设立军事法庭以审判战犯的条款。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缔结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通过了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呼之欲出。

经过一番认真的讨论,法庭的设立地点被确定在纽伦堡,因为该地曾是德国纳粹运动的发源地。正是在那里,希特勒于1935年宣布《种族法》,无情地剥夺了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使他们沦为第三帝国的被统治者,犹太人被大规模屠杀的命运自此变得不可避免;纽伦堡还是希特勒国家社会党走向兴盛的地方。

一切就绪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11月20日开庭。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和开庭,在当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尽管战争刚刚结束,德国纳粹也已战败,但长达数十年的纳粹思想荼毒,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自动消除,还有不少党卫军分子悄然改头换面,混入普通民众,成为社会安定的潜在威胁;不论上层军官还是底层士兵,都流行着一种思想,即认为自己在战争中的行为是遵守上级的命令,不认为那是犯罪。有鉴于此,举行一场公开的审判,用铁一般的证据和严谨的法庭辩论,才能真正揭示出历史真相及其背后的意义。

在审判过程中,同盟国认定的“主要战争犯”被推上审判台,其中包括前纳粹元帅赫尔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希特勒的秘书马丁·波曼及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1946年9月3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长达250页的判决书。21名被告中的18人被判有罪(11人被判死刑,7人投狱服刑),另外3人被宣布无罪,予以释放。1946年10月16日凌晨,纽伦堡监狱的操场上,被判处绞刑的纳粹战犯被执行处决。

这场审判的结束,也标志着德国对“二战”历史反省的开始。

除军事法庭外,还有另外举行的12轮审判,也在广义上被视为纽伦堡审判的一部分。这些审判由美国文职法官主持,被起诉者来自德国社会各个领域,主要是通过间接方式帮助过纳粹,并为第三帝国提供战争资源的人,如一些企业家、军事人员、集中营看守和一些普通战犯。在这些后续审判中,另有超过5000人被控有罪,800余人被判死刑,不过最终只有469名战犯被执行。

如今,审判发生地纽伦堡司法宫的“600号大厅”不仅仍是巴伐利亚当地法庭审理重要案件的地点,也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参观者可以亲临审判原址,通过丰富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了解审判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