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美银、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大行准备给初级员工涨薪20%-25%之间,以应对人才向硅谷的流失,VC俨然正和投行展开人力争夺战。
早在2012年美国媒体就报道,投资银行家在放弃华尔街转到硅谷,吸引他们的就是用更酷的,也更有创意的方式致富。
天使、VC、PE、投行,在资本生态链上他们以先后次序各就其位,专注在哺育创新的VC和服务于企业相对成熟阶段的投行相安无事,但如今,硅谷正颠覆一切,从通讯到媒体到金融;而抢投行员工的VC,也正被科技创新触动奶酪。
近年,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涌现:众筹,估计让VC的身段一下软了不少。
近期有硬件厂商刚刚在Kickstarter上发布了自己的产品,订单几乎以每天两万美元的速度增长,300万美元的订单在手上,令所有的VC都想挤进投资人的行列,而如果没有Kickstarter,也许这个项目只有被VC嘲笑的份。因为硅谷VC从来重软轻硬。
Mark ANderson著名的文章称,软件正在吃掉一切,所以不难理解,VC行业对硬件的兴趣远远低于软件,但是,游戏规则正在渐渐改写,VC不一定能持续拥有曾经的发言权。
除了众筹,在线VC公司Angellist就正在对VC聚集的沙丘路展开静悄悄地入侵,大多数VC目前更愿意把脑袋埋在沙子里装作视而不见。Foundry Group可能是VC群落中最早注意到这个趋势,它把挑战当成机遇,目前也通过Angellist提供融资服务。
基本上可以断言的是,VC-风险投资业未来的版图会扩大,但是这个版图也将改写。
而今,创业者对VC的需要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如VC对创业项目的需要来的急迫,Angellist每个月要看500个项目简介,投资大约1000万美元,这个数字也许目前还不算惊人,但是和电子商务一样,这个行业需要“小投资”逐渐建立平台迁移的“大信任”。
此外,孵化器在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创新和VC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Y-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说,VC依然需要创业者的想象和活力,但是创业者却不再需要VC的钱了,VC赚钱的模式不再是老板,而是仆从。
应该说,以YC为代表的孵化器,正改变着VC行业,让VC行业正出现大整改和大洗牌。VC和孵化器目前又是紧密的合作者,VC把孵化器作为一个筛子,而孵化器则把VC作为孵化企业、分散风险搭档。
现在,YC似乎觉得自己的地位更加不可撼动,做出了将这个别人设立的基金“收归总控”的举动。新的YC合作投资项目的8万美元投资额来自四个投资方,分别投资两万美元。与此同时YC还宣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对创业者更加严格,致力打造一所绝无仅有的“创业精英大学”。
目前,美国孵化器不仅仅在不同的城市、州的地理纵度上涌现,也开始出现专注在不同门类的孵化器。包括教育、可穿戴设备,等等,被称作MBA的替代者。
正如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样,风险资本从一粒种子开始,成长为一个投资门类,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也面对着再进化。
但不变的是,VC行业带给美国的独特竞争优势。
VC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的Thomas McConnell说,“风险资本投资是帮助美国经济区别于全世界的一个重要国家经济特征。”
VC作为一个行业,不仅诞生在美国,至今美国依然占据着VC投资的70%,VC成为美国资本市场区别于世界的主要特征。